茯苓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茯苓汤

【组成】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辨证】脾虚水泛。

【治法】养血清热,利水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类别】其它

【出处】《古今医鉴》卷十二

茯苓汤

【药物组成】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桔梗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1钱,台党5分,桑白皮6分,甘草3分。

【处方来源】《易简方便》卷六。

【方剂主治】经来咳嗽,喉中出血,及肺经枯燥。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茯苓汤

【药物组成】茯苓、远志、菖蒲、竹黄、姜汁、竹沥,

【处方来源】《顾氏医径》卷五。

【方剂主治】小儿喜惊易悸,痰热内盛。

茯苓汤

【药物组成】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一。

【方剂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茯苓汤

【药物组成】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方剂主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方剂功效】消热气,调血脉,理中。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茯苓汤

【药物组成】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剂主治】心热,舌干烦躁。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