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善地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不善地法

(梵a-kus/ala-maha^-bhu^mika,藏 sa-chen-po mi-dge-ba)

俱舍家所立六种心所法之一。指与一切不 善之心相应而起的心理现象,有无惭( a^hri^kya)、无愧(anapatra^pya)二法。《俱 舍论》卷四(大正29‧20a)︰「大不善法地 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 不善地法,谓法恒于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 曰︰唯遍不善心,无惭及无愧。」

无惭、无愧二法,是随一切不善心遍起的 心所,因此称为大不善。而其所依的心王则称 为大不善地,又此二法属大不善地所有,故得 名大不善地法。其中,无惭,意指不敬德、不 忌惮有德之人,或指于所造罪,自观无耻;无 愧,意即对现在、未来二世之罪果不见怖畏, 或于所造罪,无羞耻心。又,《大毗婆沙论》 卷四十二提出五大不善地法,主张无明、惛沈 、掉举等三法也包括在内,但俱舍家将此三法 摄属于大烦恼地法。《成唯识论》卷六则以此 [P695-b] 二法遍于不善心,称之为中随烦恼。

〔参考资料〕《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入阿毗 达磨论》卷上;《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 杂集论》卷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