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
人学就是文学。
文学所记载的是人的为行,以行为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人的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石器时代,
文学记载的是人的所有行为
一、人学理念与概念1、理念:人学是通过反思人自身,通过思维边界来反求诸己进而重新认识内外的一种学问,分广义人学与狭义人学两种,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向两个方向进展,一个向内反求诸己之狭义人学,另一个向外探求主客体一致性的科学,狭义人学与科学通过活生态的人完成的主观唯心之狭义人学与客观唯物之科学的联动性归一,通过人的不断实践与反思,使得人学与科学可续不断进步。人学是什么样的学问? 笼统的讲,人学即为当代人类对人性的真实的透视学. 它所探讨的问题很多. 其中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为什么市场化社会(实即资本主义社会)首先在西方新教地区发生?" 和李约瑟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人类近代科学理论会在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比之东方,尤其是中国相对落后的西方首先发生?" 都属人学问题.
人学是面向个体和世界,反思自我并提升自身。它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要为个体找到最适合的存在方式。如果你对人生有过哲学上的思考,喜爱东西方传统文化,或对精神分析学感兴趣,那么,你就是一位现代人学的探索者!
2、概念: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人学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的确立,将会使人走上真正彻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在研究实质上,人学 , 是横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是对人类的社会属性、生理、心理属性和综合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 , 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狭义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主要以人性(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是以人性论为核心,兼含人生观(人生价值论和行为准则论)、人治论(自治的修养论和他治的政治论)、人的社会理想论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思想体系。
3、广义人学三元认识论:狭义人学/科学/人三者的联动关系,下面谈三元认识论中的人学均是狭义人学。
首先真理是完备性认识体系,在某个阶段而言, 世界上只有好理论,而没有“真理”理论,人学也不是“真理”,“只是研究人与内外关系的理论.本质上所有研究者都是一个大宗教就是真理教,我们坚信有一种理念存在那就是真理。
科学与人学是不同两个方面的偏执性知识积累,是人对外与内探寻的知识构架,他们都是导向不断推进真理的偏执性演化,而能融合人学与科学的恰恰不是什么理论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不存在什么人学高过科学,或是科学高过人学的事情,它们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探寻,没有那个学科高过谁的问题,对内与外两个领域,不能彼此使用彼此的标准去打压对方,科学发展不可能否定人学,人学发展不可以否定科学,人学只能为了活的人去引导与约束科学,科学也只能通过活的人去支持与修正人学。
他们之间有着联动性归一的关系,人学是人对内反求诸己,科学是对外的主客体一致性体验,人学是主观唯心,科学是客观唯物,当然在人的纽带下主客观将归一为存在。人学的主观唯心需要客观唯物来实践与拓展,而科学的客观唯物需要人学的主观唯心去验证与体验。能统领人学与科学的只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某个理论。人是变化动态的活的生命,所以科学与人学也将在这个纽带之下联动性归一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需要人学约束与体验,人学需要科学去拓展与支持,这便是唯物与唯心通过人完成的联动性归一的动态整体过程。
本质上讲科学与人学分别是对外与对内的偏执表述,这些固化偏执恰恰需要活生生的人的推动才能不断地突破偏执,正所谓为万法唯心,实相无相。人学与科学一样只是纽带人之下的不断演化的偏执。最高的不什么是理论而是活生生的人。
二、人学的重要性关于人学的重要性,中国当代哲学家黎鸣甚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结晶. 西方哲学界称16世纪为‘冒险的时代’,称17世纪为‘理性的时代’,称18世纪为‘启蒙的时代’,称19世纪为‘意识形态的时代’,称20世纪为‘分析的时代’。实际上,从16世纪到20世纪,在这五百年中,西方文化模式及其向全世界的扩张,整体上即显示了人类理性和理性主义从其诞生,成长,壮大,真到僵死的全过程。这也是西方哲学从它的古希腊形态的复兴、成长、壮大,直到最后终结的全过程。到了20世纪末,西方哲学也就完成了它对于人类历史的全部使命。在人类的思想界,它将不得不清出自己曾经占据过的中心地盘,而让位于在21世纪必将兴起的‘人学’" ,也就是说人学是高居于整个西方哲学之上的。
三、人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目的中国当代学者、人学家张荣寰先生在2008年3月发表了代表人学研究最前沿和思想高峰的《人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目的》中解决并得出人学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根本命题及其最新成果:
“人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目的是配合人的上升 ,在人格及其生态上的上升!”
“以人为本是人学的基本观点,是一种综合的、具有立体思维理念的发展观。它着眼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仅体现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特征,而且有效地提升了人的生态思维,确立了生态思维方式的现代意蕴,并且说明人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目的是配合人的上升,在人格及其生态上的上升!”
“从理性的角度来关照社会秩序的方法是人学研究的新视角,为新世纪我国的人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人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直接关注当代人类的真实的存在状态和生存状态,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双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的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为新世纪我国的人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只有在人格生态中反思才能得出真理般的方法和智慧”
“当反思在科学与哲学中丧失了发展原本的确然性的环境。要想找回这种区分后的确然性的环境就只有将人归正到生命中的第一位的存在地位才能拥有出发的本源,那就是要在人格生态中反思,用东方的一个术语“养生”来说明他的作用和意义,如果丧失养生的作用,现象学方法将变得毫无意义!脱离人格生态的纯粹现象学是关于纯粹意识的科学,它仅仅来源于纯粹“反思”,是没有意义的“科学”。这就需要人学的基本观点来复生这种僵尸学科的的生命,那就是将注意力关注于“人类社会”“生活世界”“交互主体”和“人格生态”的同时,对科学和哲学提出反思性的要求。”
“只有人学能整体反映和把握人的存在和意义”
“人学的立足点不是完全重走近现代西方人学发展之路,也不是顺着中国传统文化之路继续走下去,而是立足于人的人格及其生态上的修养,在人类自身和环境的变化的趋势中研究人和提升人和世界环境的整体质量!人学的历史使命是走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洞察现实人的生存体验,关注人、尊重人、塑造人,为人类发展实践提供人文精神、核心的文化理念、合理方式和观察方法。人学能从人的整体认识上来确定人文精神之内涵,从根本上是基于对人及其本质(人性)、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现实把握和时代诠释,这离不开人学的研究,而人学之最高功能和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当代人类发展实践提供核心的文化理念即核心的人文精神。所以,人学是探究人文精神的深层理论基础,人文精神体现着人学的时代功能。因此,人学是一项事关人类发展和哲学发展之命运的、具有根本性和建设性的“人格及其生态修养的实践工程”。”
四、人类思维发展史在本体论上唯物唯心实质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概念问题,都是绝对一元论,僵化。
只有在认识论中唯物与唯心才有意义,而主观唯心恰恰是人学的方法论,客观唯物恰恰是科学的方法论,人学与科学统一于人,在人不断向内反求诸己,向外主客体一致性探险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跳出固有偏执,在人学与科学的来回碰撞中不断彼此前进,人学引导科学价值观,科学支持拓展人学理念,而活人将引导科学与人学不断发展,人学与科学联动性归一于人。
矛盾论往往将暂时的人的理解当作真实存在,实际发展一段时间,发现从前理解的矛盾原来是自己认识的肤浅所导致,所以三点论的价值在于能融合唯物与唯心于一体,通过唯物不断正,通过唯心不断反,进而正反合,完成一个新的认识高度,而人便是这个认识过程的主体,所以三点论恰恰是人学的逻辑特制,我们既需要实证,也需要理性反思,单独依靠那点都是教条的一点论,只谈他们的先后关系那是两点论,两者都谈,谈他们彼此联动归一互动的正反合认识动态阶段才是三点论。
世间一切学问归根结底都是人看世界的学问,均是指月之指,绝对性孕育于具体相对性之中,脱离具体相对性的绝对性只能谈变动,而不能谈价值,因为脱离具体相对性参照体系的价值是无法量化的,因而不能谈价值是非,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出科学与人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恰恰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轨迹,而这个轨迹恰恰业符合三点论的理论构架:
1、第一阶段:人学完全占统治地位,科学受压制,这个时候只有反求诸己之主观唯心,而不允许在向外探寻主客体一致性方面,使用科学原则,因而导致人的思维中,只有反求诸己方法论,而缺乏向外探险主客体一致性的方法论,用人学的思维通彻一切,这就是一点论的错误所在,人学领域自然是反求诸己,而科学如果使用人学的标准必将变成使用心灵作主客体实验的错误局面,将人凌驾于物之上的错误,此刻将人神化高于物的神灵;这就是人学高于科学之神学显示阶段。
2、第二阶段:科学完全占统治地位,人学受压制,这个时候只有向外探险主客体一致性的客观唯物,而不允许在向内反求诸己的领域,使用本来的人学原则,因为同样导致了人的思维中,只有主客体一致性方法论,而缺乏向内的反求诸己一致性的方法论,用科学的思维通彻一切,这就是另一个阶段一点论的错误所在,正所谓矫枉过正而已,科学领域是向外探险主客体一致性,而人学如果使用科学标准必将变成把人的思维等同僵硬的石头作纯外部记录的错误局面,将物凌驾于人之上的错误,例如我们的现在西方经济学目前就是只见物不见人的研究方式。此刻人变成物的奴隶;这就是科学高于人学之物学显示阶段。
3、第三阶段:人学再起阶段,此时科学与人学共同反思,彼此依靠,彼此节制:向内反求诸己的主观唯心的人学需要向外探险主客体一致性的科学来支撑与拓展;而向外探险的主客体一致性科学又必须依赖向内反求诸己的主观唯心的人学来体验与反思;这样明显看出无论是人学还是科学均是教条的理论,只有在活人的带领下,才能在人学与科学中不端碰撞中,不断依靠彼此,将彼此不断带出固有的偏执教条的理论,使得理论不断进步;这就是科学与人学相互促进之广义人学的显示阶段。
人学只有在保护人的活性价值与人权上才会限制科学,而科学也只会在现有技术成果的范围那来限制拓展人学思维的社会自然空间拓展范围。人是存在的,是活的。而活的不需要源于理论,而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死的”只知识是对“活的”世界一种偏执反映。
实际地球何尝不是一个活性体那。活性便是动的一种表现,而死的便是企图把这种变给教条与凝固化了。例如自然之活性便是变化,生命之活性在于变化。对自然的活性固化与教条处理便是科学,对生命之活性固化与教条的处理便是人学。所以对外的科学与对内人学这种两种凝固化的东西(认识结合),只有在活生生的人的带动下才会不断地进化,完成一次又一次“活的”抛弃“死的”的过程。
语言与人的思维如同指向圆月的手指,我们既不能认为它就是月亮本身,更不能极端地把手指砍掉.否则前者将会陷入一个概念化的世界,后者则是陷入妄想的世界.理论的发展说明,三元论是时期已经到来。
五、人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人学是一个学科群。在当前的人学研究中,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人学研究中各特殊学科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出现了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角度讲相同的内容,导致了人学上的所谓“怪圈”。其次是人学研究中各特殊学科的内容没有提升为人学的内容,即没有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导致了人学什么问题都研究的虚假性。人学不能脱离对人研究的各特殊学科的内容。
从各特殊学科的内容中概括出人的本质属性,构建出人的完整图像,才是人学的研究内容。
从科学、人学、人这三者的关系研究哲学,是三点论研究思维。这也是哲学上客体研究、主体研究、主客体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化。古代哲学以客体研究为主(本体论),近代哲学以研究主客关系为主(认识论),而现代后现代哲学则研究人为主。人学的研究,是当代哲学的前沿。人学之内外,是以思维原理为界的。思维原理的应用是对外,思维原理的本质探讨是对内。
广义人学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神学阶段,二、物学阶段,三、人学阶段,四、存在学阶段。存在学包括神学、物学及人学,包括了所有一切的互动学问。可以说:科学为一,人学为二,生命态的活人为三.世界上只有好理论,而没有真理,人学也不是真理,只是研究人与内外关系的理论。科学与人学是不同两个方面,是人对外与内探寻的东东,他们都是导向不断推进真理的偏执性演化,而能融合人学与科学的恰恰不是什么理论而是活生生的人。
昭其然,了其悟,唯其实,践其道,无欲则刚,禅悟则慧;拈花之指非明月。
六、人学展望人学之路 ,从一个灵魂深处开始爆发的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学,揭示意识的本质,发掘生命的力量,引导异化者回归自然,帮助迷失者复归本性。促进个体实现自我,团结人们开创事业,使人类步入发展进化新时代。 让生活在烦恼痛苦的精神地狱中的人走进天堂一样的境界; 令挣扎在庸碌空虚的世俗琐屑中的人面向崇高丰富的心灵; 使奋战在寂寞无助的理想征途中的人获得真爱激励的人生。
七、人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归根结底,任何科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任何科学都来源于实践,任何科学都需要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发展,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离开人的科学,任何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生活得更好,因此,如果出现某种论调想要使人的生活变坏,那么它一定是伪科学。
在现时代,人学要发展,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重新全面探求“人”这个问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同时,任何科学都应该从人出发(因为只有人更加完善了才有更加完善的科学),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