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录
《稽古录》简介二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光撰《通鉴》及考异、目录,卷帙繁重。遂又著与《通鉴》相同年代的《历年图》,著《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以相衔接。又纂述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上溯至伏羲之事,三编相联,总为此书。取《尚书》“曰若稽古”之语为书名。元祐元年(1086)呈进。其初但述梗概,至周共和元年(前841)始为编年,迄北宋英宗治平之末。但叙历代重要史迹,只记其大体。所附评论,于关乎国家治乱兴亡者则反复剖析。书有潭、越二本,今传世本为潭本。有《资治通鉴汇刻》本,明弘治十四年(1501)杨璋刊本,明崇祯中陈风梧刊本,天一阁刊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湖北崇文书同本,《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学津讨原》本,1986年又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王亦令点校本。
《稽古录》原文摘录卷 一
神农氏
炎帝神农氏,姜姓。继伏羲,以火德王天下。是时民益多,禽兽益少,炎帝乃教民播种百谷。断木为耜,揉木为耒。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民食以充,故号神农氏。 炎帝以一人所为不足以自养,必通功易事,贸迁有无,乃教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有熊氏
黄帝有熊氏,姬姓,曰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炎帝既没,子孙德衰,蚩尤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奸宄,夺攘矫虔。黄帝乃治五兵以征之,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禽而杀之,诸侯皆去神农氏,归黄帝。黄帝与炎帝子孙,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黄帝为天子,代神农氏。 黄帝以民生有欲,衣食虽备,苟无礼义,则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勇苦怯。于是始制轩冕,垂衣裳,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使上下有序,各安其分,而天下大治。作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正名百物,天下有不顺者征之,平者去之。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未尝宁居。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巳姓,曰挚,亦曰青阳,黄帝之子,继黄帝以金德王天下,故号曰金天氏。都曲阜(今兖州)。
高阳氏
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也,父曰昌意。高阳氏以水德王天下,都濮阳。静渊而有谋,疏通而知事,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蹈西沙,东极蟠木。动静之物,小大之神(主山川神),日月所照,莫不平服。先是帝王皆以天瑞为官师之名,至高阳氏始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一岁。
高辛氏
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玄嚣之孙,蟜极之子也。都亳(今谷熟,号南亳)。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衷。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化。在位七十年,寿百有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