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逼围战术
足球战术中的一种。恐怕很多中国人,都是在95年,徐根宝带领上海申花队夺得甲A冠军时,听说和了解它的。
简单地说,就是“主动上前抢断,把对方脚下的球夺过来”、“贴身防守,逼到他出错丢球”、“几个人围着对方球员,不给他出脚的机会”。
一“抢逼围”战术的介绍所谓“抢逼围”,其实就是全攻全守的一种形式,类似于现在的巴萨的那种压迫式打法,不过要求上比巴萨还要高。
先说相同处(当球队前场丢球面临被打反击的时候):当球队在前场丢球时,前场进攻球员立即收缩,后方防守球员立即压上,协同中场球员在中圈附近展开逼抢。这时候本队大多都集中在中圈附近,人数比大概是对方反击人员的2-3倍,而且由于后卫全部压上,同时还制造了越位陷阱。所以理论上说,成功率很高。
不过,这种打法却不是谁都能踢出来的,这种打法要求球员都具备很强的传接球技术、出色的攻防能力、以及充沛的体能。尤其是中前场球员,既要在球队进攻时参与进攻,而当球队前场丢球后,要与全队球员一起就地反抢。在反抢过程中他们是主体,发挥主要作用。现在巴萨的前锋们能力突出、技术细腻、失误不多,德科、哈维、图雷等中场球员都是攻守兼备的好手,后卫线上还配备了普约尔等速度型球员,可有效防止对方的反越位。这才造就了里杰卡尔德赏心悦目的压迫打法...
转回正题,我们现在要说的这种“抢逼围”比巴萨的打法还要厉害..它应该是全攻全守的最高境界—全场紧逼。也就是说,巴萨现在还只局限于前场丢球后的反抢,而“抢逼围”这些字眼里面,表示的是当对方在本方半场控球、倒脚时,也要上人去逼抢.... -_-!!
说白了,就类似于当一支强队和一支弱队比赛,强队落后,而时间只有10分钟时的那种场面,也等同于NBA里比赛快结束时的那种全场紧逼联防。怎么说呢,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体能、技术、意识缺一不可。或许找遍全世界也凑不齐一只符合要求的队伍。。。
二、“抢逼围”战术在上海申花队中的运用抢逼围属于典型的压迫型打法,在局部范围内对对手实施紧逼,对球员的奔跑能力和体力要求高,适合体力充沛、对抗能力强、但技术一般的球队。
申花是典型的海派打法,技术好,小范围的配合非常娴熟,进攻时推进速度快,状态好时打的十分秀气和流畅,但缺乏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即大连、山东等北方球队所拥有的霸气
申花的打法显然不适合抢逼围,但在局部对对手实行紧逼却可以有效地延缓对手进攻,同时增强球队打法上的硬度,这对申花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1995年,正是范大将军驰骋上海滩的年代,除了范志毅,申花阵中还有毛毅军、成耀东、刘军等作风硬朗的球员,以及强力前锋谢辉,徐根宝适时推出抢逼围的打法,配以申花传统的技术细腻的特点,最终一举夺冠。
在范志毅远走英伦、毛毅军、成耀东等人纷纷退役,刘军转会后,申花阵中的硬度已远不如前,而新崛起的申思、祁宏等人均是脚法出众、对抗不足技术流,申花人员构成和技术特点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海派打法。
而在1995年夺冠后,徐跟宝依然推崇抢逼围,对此时的申花来说,无异于“扬短避长”,因此,徐根宝执教的申花再也没能捧得联赛冠军。同时,徐根宝与申思的恩怨也一度受到很多关注,虽然有二人性格上的因素,但矛盾的根源无非是两种风格打法的互不相容。
抢逼围并不是解决申花问题的方法,一味推崇这种耗体力的压迫式打法并不能解决申花“脚软”的问题。在保持申花原有的海派风格的基础上,增强队伍在攻防两端的硬度和气势,做到张弛有度,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
三、“抢逼围”战术的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抢逼围”这个词汇,有时也会被引用到其它非足球的领域。
当你走进商店,被一群小贩围着介绍他(她)的商品时;当一个明星出场,一群记者、粉丝包围着明星时;当一个比较好用的,且正好又降了价,正在做限量销售时的货品,刚刚上架,就被主妇、主男们抢进购物车里时;……
这些情况,往往也会被人称之为“抢逼围”,而这些,和足球却是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去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