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弥尔顿规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当以下状况成立时,表现某些行为特征的基因频率将会增加:

rB-C>0

符号解释:

r = 行动者与接受者在遗传上的亲近程度。通常是从已知、相同且随机挑选而出的基因座上之基因差异作为定义。

B = 行动者的利他行为,对于接受者的繁殖利益之增加量。

C = 个体表现行为所花费的繁殖利益。

这条不等式称为汉弥尔顿规则(Hamilton's rule),是威廉·汉弥尔顿在1964年的一篇论文《社会行为的遗传演化》(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ur)中所发表,也是首先以量化的方式,来解释利他行为的演化。不过亲属选择一辞,则是由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铸造而出。

在技术上,亲近程度(r)的准确定义,是以统计学上的回归值(Regression)来表现。回归值可以是负数,而在此不等式中,负数的意义是表示两个个体之间,在遗传上的相近程度小于平均值。这种r小于零的可能性,便导引出对于「邪恶」行为的合理解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