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亚明
【生平简介】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1996年12月16日),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丹阳导墅匡村人。教育家。江苏丹阳人
1906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十镇匡村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参加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就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被调离校参加工作。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1927年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党的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匡亚明在白区坚持革命活动,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1937年被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
匡亚明是第3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5、6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6年12月1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匡亚明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并曾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期间冲破旧束缚,延揽名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代表性人物。
【主要著作】《孔子评传》《求索集》《匡亚明教育文选》《中国思想家评传》
《孔子评传》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中国古代有重在贡献的人物为什么以孔子为起点
二 以世论人和以人论世
三 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四 对孔子思想实行三分法问题
五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应注意的三个区别
六 关于文献资料等问题
第二章 生平概略
一 没落的贵族家庭
二 幼年在贫赋中成长
三 独立谋生,勤奋好学
四 三十而立至仕鲁之前
五 进入贵族统治集团——初次碰壁
(一)中都宰
(二)小司空
(三)大司寇
(四)堕三都的失败
(五)孔子诛少正卯实无其事考
(六)矛盾显露,弃官离鲁
六 访问列国诸侯——到处碰壁
(一)访问列国诸侯的目的
(二)访问列国诸侯的简要经历
(三)访问列国诸侯的三个阶段
(四)结束流浪,回到鲁国
七 不知老之将至的晚年
(一)关于反对季孙氏实行田赋问题
(二)关于西狩获麟问题
(三)关于陈恒杀君、孔子请讨问题
(四)妻、儿、弟子相继死亡
(五)孔子病逝
第三章 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
一 西周是领主制封建社会
(一)殷周间斗争不仅是两个王朝兴替之争
……
第四章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
第五章 伦理思想
第六章 政治思想
第七章 经济思想
第八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第九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
第十章 孔子思想在国内外影响源远流长
第十一章 结论
附录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