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典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辞赋典故

辞赋典故,赋学新名词,辞赋修辞学指称,由学者日不落提出,具体指辞赋典范、辞赋典章、辞赋掌故。勿须望文生义,该词汇划分两大层次:辞赋典故——包括辞赋典制和辞赋掌故。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辞赋掌故,又包括:辞赋旧制、辞赋旧例,引申为——关于辞赋历史人物、辞赋典章制度等的辞赋文学故事或赋文化传说。辞赋典故中“典故”之起源问题。“典故”一词,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再如-《宋史·宋敏求专》:“熟于朝廷典故。”后泛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被引入辞赋领域,特指辞赋修辞现象,多夹杂于铺陈、藻饰之中,化用历史文献记载等材料中的主要词语、或成语、或赋话等材料,以浓缩辞赋语言。辞赋典故,还有辞赋典制的意义。典制 diǎnzhì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典章制度。在辞赋学中的意义是指辞赋传统、辞赋文化规范等。

分类:赋学名词、 辞赋修辞、 辞赋典范、 辞赋典章、 辞赋掌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