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庐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概况】

庐江
庐江简图

庐江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沿江开放开发经济区,北接合肥,东临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县域面积2348平方公里,2006年末户籍人口120万人。庐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多为丘陵地貌,其中森林面积37789公顷,耕地面积92230公顷。

庐江地处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交汇点,交通十分便捷。县城距合肥骆岗机场60公里,距铜陵长江大桥70公里,距南京碌口机场200公里;京九铁路合九段(合肥 ─九江)、沪蓉高速公路合界段(合肥-界子墩)、合安段(合肥-安庆)、合铜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路南入长江,北进巢湖,目前全市首家由水泥生产企业和航运公司联合建设的专用码

庐江
对外交通

头——大江航运码头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当中,建成后船舶可由此码头直达苏、浙、沪及沿江各城市。

庐江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历经千百年苍桑巨变的庐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楚文化和淮军文化传统。历史上涌现出了文翁、周瑜、王蕃、丁汝昌、吴长庆、刘秉璋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当代更有冯法祀、许章润、姜长云、方福前等一大批活跃在科技、经济和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学者。

庐江生态优美,四季宜人,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境内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湖,面积2,333公顷,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良好,地理位置独特,是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南北迁徙途中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被收录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巢湖南岸庐江段全长26.8公里,跨4个乡镇17个行政村。居住巢湖岸边,天气晴朗时,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姥山矗立于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古镇汤池拥有号称“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古称“坑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分稳定的三大特点,富含10多种对人体医疗保健具有极高价值的化学元素,自西汉以来,就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疗疾,留下了“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的千古赞誉。此外,汤池古镇还享有“名茶之乡”的美称,尤其是名茶“白云春毫”,产在终年云雾缭绕、兰花丛生、人迹罕至的二姑峰尖,萃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香气清爽,滋味鲜醇,视为茶中珍品,先后获省优、部优和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近年来,围绕把庐江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全县先后出台了16条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投资6亿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岚,凤台秋月,黄陂夏莲,绣溪春涨,金牛晚眺,白石冬雪,水濂听声,青帘渔火”等古景点基础上,新开发3A以上景区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精心开发的20多个系列旅游商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十分走俏;2006年,以温泉旅游闻名的汤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和四星级酒店。2006年一年,全县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

庐江还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全省重点产茶县、水产基地县和商品猪准基地县。

庐江素有“好学之邦”的美名,历史上以科甲起家,以著书立说名垂于世者络绎不绝。这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得到了更广泛和大力的弘扬,全县现共有中小学448所,其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20多所。有百年校史的庐江中学已为国家培养数万名高材生,现为安徽省重点中学与安徽省示范中学。全县每年向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达5000余人。

庐江县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多矿种资源集中区。现已探明的有33种矿产资源,其中能源型矿产3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汽矿产1种。铁、铜、硫铁、明矾石、高岭土等矿产品质优量大,且多分布在庐南的罗河、龙桥、矾山、泥河、白湖等5个镇,资源相对集中。全县四大经济板块之一的庐南重化工业基地,规划面积693平方公里,到“十一五”末,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规划末期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年利税达62.34亿元。目前,庐南地区6大重点矿山建设都已启动。龙桥铁矿一期年100万吨采选已建成投产;罗河铁矿年300万吨采选建设进展迅速;马鞭山铁矿年100万吨采选、小岭硫铁矿年50万吨采选、大包庄矿年60万吨硫铁矿和40万吨年铁矿采选工程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沙溪铜矿年200万吨采选项目也即将启动;硫基化工、金属冶炼、特种建材三大产业园形成集聚发展之势。

庐江县磁性材料产业已颇具规模。现有安徽龙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磁电生产企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均取得自营出口权,年生产铁氧体、钕铁硼、非晶以及锗磁等四大类产品愈万吨,2006年一年总产值达7.1亿元,80%的产口销往国外。全县磁性材料的龙头企业还加强了与中科院研究所、合工大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已研制开发出500多种磁砖、磁瓦、钕铁硼等自主创新的新产品,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巢湖市“7+4”项目。近年来,庐江县相继被授予“安徽省电子磁性材料产业园”、“安徽省磁性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11月,庐江县人民政府与巢湖市科技局共同承办了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权威性的“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庐江县正在进一步壮大磁性材料产业规模,向国家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庐江县基础设施建设也已日渐完善。用电均由华东电网提供;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通信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全县共设有大中小型水库98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区自来水取自山清水秀的风景名胜地汤池,水质清纯且富含矿物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城区内居住小区均实现绿化美化,大型超市、餐馆星罗棋布,方便居民生活和消费。

近年来,安徽马钢集团、江淮汔车集团、外经集团、万振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在庐江投资兴业;本土老牌企业恒泰活塞、安风风机等也在市场大潮中日益壮大,成为著名品牌;来自江浙沪闽广等地众多客商甚至台胞和海外客商相继在庐江落户,为庐江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行政区划】全县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下辖庐城镇、冶父山镇、汤池镇、泥河镇、白山镇、盛桥镇、同大镇、金牛镇、石头镇、郭河镇、万山镇、罗河镇、乐桥镇、柯坦镇、白湖镇、龙桥镇、矾山镇共17个镇。

庐城镇:辖4个街道管理区,14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1个蔬菜队,1个林场。全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14.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属副县级建制。

冶父山镇: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山场3.5万亩,辖有11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人口5.7万人,属副县级建制。。

汤池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16个村委会。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77万。

盛桥镇:辖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7.26万,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

白山镇:辖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7.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6万人,耕地面积7.17万亩。

同大镇:辖1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5.45万人。

郭河镇:辖2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耕地面积7.09万亩。 

石头镇:全镇75.2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71万人。

金牛镇: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74万人。

柯坦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4.6万亩,耕地面积5.5万亩,辖15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达6.15万人。

泥河镇: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

矾山镇:辖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14万人。

龙桥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11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105.2平方公里,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4万人,耕地面积4.05万亩。

白湖镇:辖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面积111平方公里,人口5.8万。

乐桥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21个村委会,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5.95万。

罗河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21个村委会,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6.83万。

万山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16个村委会,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4.52万。

【交通运输】一、铁路

合九铁路(合肥——九江)。在庐江设庐江站、柯坦站。

二、公路

1、高速公路

合界高速公路(合肥——界子墩),也称合安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合铜黄高速公路(合肥——铜陵——黄山)。

2、高等级公路

合铜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合肥——铜陵),简称合铜公路。

3、普通公路

省道:军二路(S319线,军埠——二坝),庐巢路(庐江——巢湖)。

三、公共交通

1、公共汽车

庐江县城区公交线路目前共有5条。分别为1路、2路、3路、4路、5路。

1路 火车站——东门大桥,票价全程3元,分段计价。设火车站、万山镇派出所、万山镇医院、长岗、八里、立交桥、油化厂、消防队、烟草大厦、自来水、商业大厦、保险大厦、电影院、四牌楼、供电大楼、东门大桥16个站点。

2路 冶父山森林公园——新南门桥南头,单一票制1元。设冶父山森林公园、县水泥厂、冶父山镇政府、农机二厂、交警大队、银都大酒店、潜龙山庄、保险大厦、绣溪商城、电影院、贸易中心、新南门桥南头12个站点。

3路 新南门大桥——邓湖,单一票制1元。设新南门大桥、宏达、百货大楼、设计院、潜龙山庄、环碧公园、东门大桥、党校、马墩、机械厂、泉水口、泉水小学、邓湖13个站点。

4路 南门三叉——迎松,单一票制1元。设南门三叉、啤酒厂、老南门桥、贸易中心、县医院、宏达、百货大楼、设计院、城关镇、二中、县政府、磙塘新村、烟草大、消防队、油化厂、立交桥、经济开发区、迎松18个站点。

5路 五里路——乔院,单一票制1元。设庐江县经济开发区、物宝家具城、越城花园、安德利大卖场、磙塘新村、金海岸大酒店、庐江汽车站、庐江法院、文昌家具广场、庐江教育局、商业文化广场、庐江城北小学、翠绿苑、庐江液化气站、甘露寺、庐江炸药库、乔院。

2、 出租车

庐江县城区运营的出租车大约五百余辆,车型主要为夏利、吉利和桑塔纳。出租车公司主要有永鹏、春风、巢宇等。

另外城区还有人力三轮车和三轮摩托车载客营运。

【农业发展】庐江农业是以稻米粮食生产为主,林 、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境内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为主。 庐江是“六五”期间国家首批投资建设的商品粮基地县 ,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71万吨,商品 量25万吨,其中优质米占40%以上;油料总产近5万吨,1993年粮,油生产双双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各具特色的名优农

庐江
庐江农业

产品闻名于世,杨柳乡年产鲜荸荠3万吨,被誉为全国最大的“荸荠之乡”,“白云春毫”、“潜川雪峰”“万山春茗”等部优名茶享誉省内外;蔬菜加工初具规模,“三叶”牌系列精制 小菜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县生猪,家禽饲养量 分别为45万头和2000万只,尤其是近年白鹅生产发展迅速,以形成区域特色。 县、乡、村、组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其中高级农艺师27人,农艺师77人。“九五”以来,全县共引进推广新型实用的农业科技成 果130多项,共有11项推广成果受到省部级以上的表彰奖励。1993年在全国率先示范应用农业专家系统,改善了农技推广条件,提高了农技推广效果。 2005年全年农业现价总产值33亿元,再次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水稻、蔬菜、蛋鸭、肉鸡和水产高效养殖等五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双福牌面条面粉等5个绿色食品认证;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县“蛋鸭协会”被科技部授予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市禽业协会在我县创设。建立水稻“双百”示范基地6.1万亩;发展各类养殖大户4055户。

【水产渔业】庐江县庐江县具有丰富的水面资源,渔业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县养殖水面561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4万吨,产值6.6亿,占农业总产值20%。

庐江

近几年,庐江渔业已由传统型渔业发展为特色型、品牌型渔业。全县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3300公顷,品种16个,产量1.5万吨。其中网箱养鳝、河蟹生态养殖、网箱养和稻田龙虾养殖是我县渔业中的四大特色。网箱养鳝面积450公顷,年产量4500吨,产值1.3亿元;河蟹养殖面积2300公顷,稻田龙虾养殖面积350公顷。目前我县已注册的品牌有“河月示”牌和“黄陂湖”牌。“河月示”牌清水蟹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连续多年销往港澳台市场;“黄陂湖”牌河蟹、草鱼、鲢鳙鱼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黄陂湖”牌黄鳝2007年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

优越的渔业资源和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厂商前来投资。目前该县渔业引资企业50余家,引资总额达8000余万元。

【自然资源】庐江县有丰富的资源,自古有“鱼米之乡”和“地下聚宝盆”之称。年产粮食71万吨以上,油料4万吨 ,干茶1000吨,水产品产量4万吨,肉类总产量4.5万吨。为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也是重要的水产品、畜禽生产基地。该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的有铁、硫、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钾长石等28种,其中:铁矿储量10亿多吨,硫铁矿储量3亿多吨,分别占全省的1/4和1/2;明矾石储量3.5亿吨,为全国第二。

境内汤池温泉水温高、流量大、水质好;有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和周瑜墓园、奇石馆等人文景观。 荣获部优或省优产品的主要产品有:铝活塞、风机、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叶精制菜、白云春毫名茶等。羽绒制品、蜂蜜制品、长毛绒玩具、三叶精制菜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基础设施】庐江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合九铁路(合肥 ─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合肥骆岗机场离庐城70公里。境内建有22万伏变电所1座,11万伏变电所2座,3.5万伏变电所27座,均由华东电网供电。全县开通了5.5万门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电话,全县每百人拥有固话16.5部,移动用户达13.7万户,宽带网用户增至7000多户。县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庐城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多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初具规模的县级城市日渐成型。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7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6.5亿元,增收2.2亿元,增幅达50%;超千万元镇9个,增加3个。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增长43.2%;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24.1%;外贸进出口总额3321万美元,增长82.4%。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万元,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4403元,增长2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亿元,比年初增加14.9亿元,人均储蓄649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8‰。

经济结构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7:33.5:34.8,二产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工业振兴计划加快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1.6亿元,增长47.1%;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户,增加4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增长32.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户,达110户。

投资消费

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增长43.2%,其中30个项目进入省“861”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3.3亿元。

城市建设

2009年,城镇建设投资30亿元,增长25%,其中庐城建设投资15.8亿元,增长41%。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构建和完善庐城“七纵七横”道路框架,新建、续建文明南路、南外环、泥河路、汤池南路等19条道路,外环路全线贯通。全年铺设混凝土路面10公里,同比增长125%。实施排水、市场等50多项基础设施工程,其中污水处理厂及主管网、绣溪公园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城东新区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启动区征地和部分拆迁任务基本完成,3条主干道路、10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准备基本就绪。及时出台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庐城商品房开工41万平方米,增长96%;竣工31万平方米,增长66%。建立健全控违拆违办法和管理体系,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全年拆除违章建筑1.27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累计投入14.2亿元,增长1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近4000万元,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开工360公里,竣工273公里。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

庐江教育事业近几年有了巨大的发展。从1994年全县开始实施“两基”,使中小学布局得到调整。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明显提高。全县现有完小374所,初中36所(另设18个分部)。普通高中11

庐江
庐江中学

所,职业高中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民办幼儿园36 所。1999/2000学年度,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99960人,在园幼儿人数12510人。初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4.1%。扫盲工作成绩显著,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4%。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根据庐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开设了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卫生、财经、管理等学科,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毕业生,普通高中逐年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校学生数已达到9300多人,1999年有1500多人录取各类高校和高中专。中小学专任教师6714名,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或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校园总面积达到 59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的配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涌现了庐江中学、安徽省希望电脑学校、汤池希望小学、城关小学等一大批示范学校。

科技事业

我县科技工作全面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突出科技工作新思路、新目标,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在政治领导、队伍建设、科技项目的实施、科技投入及科技奖励等方面协调配套,科技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到2007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科技人员 10191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823人,具备中级职称4800余人,初级职称4000余人。

工业科技发展较快。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有力促进了全县工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创新,配套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科技成果与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到2007年末,全县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十余项,全县拥有各类专利量248件,2007年度,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全省专利十强县”称号。广泛开展企业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挂靠联姻”,建立起稳固的技术依托关系,每年组织多家企业参加了深圳高交会、合肥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巢湖项目技术对接会等活动,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开展产学研结合,为其解决技术难题、引进技术提供了平台和载体。2007年,我县磁性材料产业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磁性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成功举办了中国(庐江)磁性材料产业论坛。

科技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开辟《绿野》科技专栏节目,结合本县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及时播放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知识,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推动"三农"的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化事业

悠久的庐江大地,灿烂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人文会萃,人杰地灵。成百上千的业余作者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编册出集,书法、绘画、美术、工艺品,传播于海内外。竹雕、微书已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文艺演出活动频繁,文化生活丰富活跃,影剧院可接待世界大型演出。历史胜迹繁多,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墓园,清代吴长庆的“武壮公祠”位于庐城东门,气度轩伟,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新优美。海内外寻迹凭吊者络绎不绝。丁汝昌祠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名闻遐迩。馆藏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品位好。文化市场繁荣兴旺,门类齐全。图书、印刷、娱乐、音像市场初具规模,形成了经营得法,管理有力的良好格局。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事业在庐江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发展快,水平高。主要设施有:122米自立式发射塔一座,开路电视1000瓦(十频道),100瓦(十二频道)覆盖全县75%以上;广播设备有1000瓦调频电台,覆盖全县100%乡村和周边县市;有线电视750兆带宽系统,暂开20套电视节目,全县28个乡镇和部分行镇村即将连通光纤网;微波中继站和移动式微波传送站可作全县各处现场直播。

全县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记者、编辑队伍,自办节目和采集新闻多次获奖。

体育事业

庐江体育设施建设日趋现代化,新建的县体育中心占地93亩,其标准游泳池、儿童娱乐池和864平方米的综合训练房已投入使用。全县拥有标准篮球场168个、乒乓球室211个,其它体育设施200个。全县运动竞技水平和群体活动成绩不凡,多次刷新省、地记录,1998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人民生活

全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04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7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7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5%和13.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386740。

电力通讯

庐江县供电营业区范围内拥有220KV变电所1座,主变电容量210000KVA;110KVA变电所3座,主变容量68000KVA/4台(其中一台为 8000KVA);35KV变电所19座(其中:2座变电站、1座变电所迁建)主变容量91180KVA/26台。220KV线路124.06KM/2条,110KV线路16.74公里/2条,35KV线路190.34公里/11条,10KV线路1748.92公里/92条(含代管);10KV配电变压器208985KVA/1997台。供电可靠率RS299.97%。

庐江通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电信交换设备全部为数字程控交换机,市农话用户总数17万户, 全县231个村和社区全部通电话。电信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业务提供能力不断提高,近年又发展了光纤、ISDN、INTERNET、电路出租、电话卡等新业务。 邮政发展快,服务手段现代化,邮储“绿卡”工程进入了全国绿卡大网。 移动通信基本实现县内无盲区,服务领域为模拟移动通信和GSM“全球通”数字移动,真正做到一机在手,走遍神州。

医疗卫生

庐江
庐江县人民医院

庐江县拥有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医教和中医服务体系。1998年底,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3个,其中县 直医疗机构7所、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24所、村卫生所487所。共有病床1713张,卫生技术人员2995人,其中 中级以上职称专业人员335人。全县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6人、病床1.46张,年门诊服务量200万 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

全县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0岁,人群健康指标已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1997年省政府授予“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称号。

旅游事业

庐江
冶父山

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周瑜陵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江北小九华”的冶父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冶父寺和山下实际寺均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部古镇汤池不仅自然风光独秀,更以水质好、水温高、流量大的温泉驰名遐尔,是一处绝妙的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建置沿革】隋置庐江县。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二十三年 (735) 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县境仍沿旧域。明永乐间,庐南以青竹涧至古埂72户由桐城拨归庐江。清光绪帝《庐江县志》载:“致今日之庐江,自东至西,自南至北,境界仅存百余里,大非昔日舒县之境地宽广矣。”光绪帝县志称:正东四十里至青帘河迎水庵,正西四十里至界牌山,正南六十里至分水岭,正北四十里至新口渡,东绕至齐头嘴薛公庙抵巢湖,东南六十里至高奇岭,东北七十里至造(兆)河,西南五十里至界河 , 西北七十里至中吴桥为庐江县地。另据陈诗《庐江疆域考》:民国20年(1931),全县总面积为2524 平方千米。《安徽概览》称:民国33年(1944)庐江县境总面积为2534平方千米。

民国36年(1947)12月,划庐南砖桥至大凹口一带置桐庐县,民国37年(1948)8月,割巢湖南岸之庐北广大地带置湖西县。1949年4月和7月,桐庐、湖西两县先后撤销,除原湖西县关河乡划给无为县外,其余依旧属庐江县境。合肥县之戴冈、刘墩、北闸、施婆四乡划归庐江。巢县沐集乡之金城、苍头、孙河、涧湾4保,无为县黄姑乡之周杨、殷渡、圩滩、鲍庄、棋杆、牌坊、秋叶、埒埂和哟石乡的西城共9保,也划归庐江。

建国后,县境总面积 2352 平方千米。北起三河镇东沙塘圩西埂,顺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门与肥西县分界(北肥西、南庐江)。东北沿巢湖中之鞋山、姥山至马尾河口弧形水域12.4万亩属庐江,陆地以兆河主航道与巢县分界。东括白湖,顺杨柳圩东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为庐江、无为两县分水岭 ( 东无为、西庐江 ) 。东南从寨基山、香炉尖至黄家大山等分水岭为庐江、无为、枞阳三县分界。南以莲屏山,西沿罗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涧至大凹口岱鳌山与枞阳县接壤(南枞阳、北庐江)。西南从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风尖、大佛尖与桐城县交界,西以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庙与舒城县为邻(西舒城、东庐江)。西北从百神庙达马冲水库,过杭埠河北的潘湾、舒拐、郑圩等村以及三河东的二龙街,东南庐江、西北舒城、肥西。

【历史名人】文翁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

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后世人缅怀文翁,蜀立专祠岁时祭祀;故里庐江城建乡贤祠(移建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

孙维祺

字以介,号起山,清康熙庐江城关人。少聪颖。康熙庚午(1690)举人、辛未(1691)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和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宛嘉祥

明正德至万历时人,号白湖,庐江县东乡人。年少时家贫,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后为户部郎,贵州思南府知府,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宛嘉祥年迈后,辞官回家,杜门谢客。县内如有大事,县官即登门请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总纂《庐江县志》,著有诗文干卷。

伍乔

南唐庐江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作《庐山书送祝秀才还乡》诗云:“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江南通志》、光绪《庐江县志》记,乔于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遂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伍乔星,旦入国学访得乔,勉之进取。后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庐州府志》记伍乔墓在庐江城南马厂岗,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为庐江柴埠渡南岗。

王蕃

228—266,字允元,三国时庐江(今庐江西南)人。他博览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曾制作浑天仪,制订历法。他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为我国天文学的数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39岁时,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吴主孙皓杀害。

潘鼎新

1828—1888,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人。

道光二十九年中举,次年春闱会试至国史馆承修臣传。后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立“鼎”字营。同治元年署江苏常镇通海道,后加按察使、布政使衔。同治四年率部北上,赴山东镇压捻军,后任山东布政使。同治十三年授去南布政使。光绪二年升任巡抚,次年调至京城另候任用。

光绪九年,法军向清守军刘水福部进攻。清政府命潘鼎新为湖南巡抚。光绪十年调授广西巡抚。潘鼎新随即驻军谅山,与法军初战获胜。但是清政府不主张抗击到底,使清军坐失战机,处于防守挨打的被动地位。谅山抗法战役中因清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绩,革职回籍。

他还于同治七年捐资重修庐江城内文昌宫、奎星楼,以后又资助建南京庐江试馆。光绪十四年,清廷赏还鼎新原衔,是年5月12日感暑触发旧伤逝世,终年61岁。

吴长庆

1833~1884,字筱轩,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

咸丰五年,吴长庆袭云骑尉世职。咸丰七年,升守备。咸丰十年,大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于华子岗,功加都司衔,赏换花翎。同治二年,越级升为副将。同治三年,积功以总兵记名简放,赏力勇巴图鲁名号。因战功卓著,旨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尽先题奏。

捻军复起。吴长庆前往镇压,清廷赏吴长庆穿黄马褂,换瑚敦巴图鲁名号,并正一品封典。

同治八年,潘鼎新军因争粮饷发生哗变。清廷允奏,赏加一级,记录2 次。

光绪六年元月,吴长庆升浙江提督。十月,调任广东水师提督,未赴任。

光绪八年,朝鲜禁军叛乱,击散乱党,迎复王妃,将事态平息。清廷以吴长庆功最,赏三等轻车都尉,留镇汉城。吴长庆驻朝2 年,组织朝鲜人民修道路,筑桥梁,救灾恤丧,示以恩信。

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金州,闰五月病逝。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疏请优恤,付史馆立传,准于立功地方,建专祠,谥武壮,以其次子吴保初袭职主事。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时称儒将。

丁汝昌

1836.11.18~1895. 2.12 ,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庐江北乡丁家坎村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政府再购新舰,未被采纳。1894年7月丰岛海战后,命令加强各舰防护,以备再战。9月中旬,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送运兵船队赴大东沟,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未得到上级命令,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甲午海战,全军覆没,含羞自尽。

此后,清政府内的清流、顽固党人交相攻击,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刘秉璋

1826~1905,字仲良,庐江县刘墩人。咸丰十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淮军。后授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光绪四年以乞终养老母辞职回家农桑。光绪八年又被起用,任浙江巡抚。光绪十一年镇海之役,计击沉法舰一艘,重创三艘,火轮、小船多只,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光绪十二年,刘秉璋任四川总督,查办遗留的“重庆教案”。刘秉璋在查处中,处死杀人凶手和闹事首领,未镇压群众,美英不满,腐败无能的清廷迫于英美法要挟,将刘秉璋罢官,光绪三十一年病逝。逝后,清廷准其“复官,予优恤,建祠”。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庐江金牛镇人,抗日名将。历任国民政府师、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上将。抗战中击毙日军人数最多的中国将领。

抗战时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远征军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协助杜聿明等率军入缅北反攻,连战皆捷。1944年10月,其部将将七七事变爆发借口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打死。1945年进驻东北,与林彪部队发生激战,取得四平、长春,逼近哈尔滨。1947年8月被调离东北。

民国政府迁台前,赴台湾任陆军副总司令、陆军训练司令兼第四军官训练班班主任;1950年4月,晋升陆军总司令。孙是少数受美国军事教育,又无加入国民党的将领,加上美国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影响,受到国府高层严重怀疑。

1955年因所谓的“兵变事件”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5月才解除监护。李登辉执政初期,孙案获得“平反”。同年五月,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郑为元将军宣布孙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孙立人辞世后,李登辉颁发国家褒扬令,表彰孙立人一生的功勋。

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居天柱山,习炼丹。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是葛玄之师,“葛玄从慈受之”。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据传善魔术,尝与曹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盛水钓得,操大喜。后在郊宴中他以幻术悉取操从人酒脯以饷客,被操追杀而隐身循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除《后汉书·左慈传》外,东晋干宝《搜神记》亦有记载。《方舆胜览》、《天下名胜志》、《江南通志》、清《庐江县志》均记载庐江有左慈的钓鱼台、左慈井、掷怀桥、升仙桥、白羊岗、羊山头、玉虚观等遗迹,至今部分尚存。

【地方特产】小红头

庐江“小红头”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染一点红,故而得名。

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吴筱轩,是庐江县沙湖人,奉命出征。随身家乡厨师常为他做此点心,很受吴的赞赏。该厨师回乡后,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做这种点心,深受食者欢迎,遂驰名于世。

“小红头”制作十分考究,选料精细。其特点: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馈赠亲友,携带方便。食用时:蒸、炸、炒均可。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奉献宫廷。1979年省小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1982年北京“方便小食品”会上受到好评。

芹芽

是由庐江县白湖镇金坝村农民吴成树利用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在传统蔬菜水芹的种植过程中改良品种,创新工艺,经多年努力培育而成的特色蔬菜,由于它洁白如玉,鲜嫩清香美味,属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并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肿等功效,所以备受消费者青睐。好的芹芽的标准:洁白如玉的芽再加上青青的嫩头可称之为极品!

冻米糖

春节前,农村家家切糖制作冻米糖。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 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然后用刀切出一片片印痕,食用时用手分片即可。制作再讲究些的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麻酥糖

麻酥糖从南宋流传至今为传统名品。 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 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古代郡名】基本情况

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一百二十里。

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

三国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

晋置,治今安徽霍邱县西五十五里。

南朝宋置,北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

隋置,唐废,今安徽合肥市治。

南齐置,隋废,改舒县曰庐江,即今安徽庐江县治。

详见“庐江郡”条。

汉庐江郡

治所在舒县,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根据《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记载: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元狞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治舒县)。此时庐江郡领12个县,除境外黄山、黄梅县外,在今安徽境内设10个县,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龙舒县(治今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治今潜山县桐城镇)、湖陵邑(治今太湖县东)、松滋县(治今宿松柳溪乡,古名仙田)、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治今无为襄安镇(后王莽改为庐江亭)]、临湖县(治今无为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治今枞阳县城南下枞阳镇)、居巢县(治今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县为昆乡。

东汉复名舒县(仍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属扬州庐江郡(治舒县),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复撤销六安国,并入庐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内10个县、侯国。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皖县(治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居巢侯国(治今巢湖市区东北)、临湖侯国(治今无为县湖垅百胜乡临壁村)、龙舒侯国(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六安侯国(治今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治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治今霍邱县临水镇)、襄安县(治今无为县襄安镇)、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拔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城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治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