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赋

【基本概念】
★新赋,亦称新体赋,辞赋学名词。新赋是在总结赋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将诗同歌赋融为一体,创造了被称为“新赋”的新文体。新赋文学就是郭绍虞先生曾设想过的白话语体赋。新赋是由北京新赋文学作家张心豪教授创立的,张心豪已写成50多篇新赋,并结集成册《新赋集》。
★新赋的语言特点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与赋一样讲求排比、对仗和押韵,可以换韵,也可以不完全押韵。在骈偶上,以骈为主,骈散结合,在表达文意中增强语感气势。新赋是辞赋文学体制的创新,由于其语言浅易,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新赋文学作品将会成为辞赋文化的新亮点。
【相关报道】
★今天我们专访的是:新赋文学作家张心豪教授。张心豪教授现任北京北普陀影视城总经理助理、宣传部长、旅游部长,新赋文学院院院长。张先生学古而不泥于古,推陈出新,承先启后,在总结汉赋的基础上,首创了新赋文学。张氏新赋文学的发表,受到了北京民众的普遍关注,《北京日报》发了记者专稿,引起了专家、学者的赞赏……
★张心豪说:“我的处女作《大河明珠赋》,从1976年一直写到90年代末,长达20年之久,反复修改1000多次,到《新赋集》出版时才算定稿。《大河明珠赋》曾写道:待到旭日冉冉,金丝荧荧,仙女翩翩,人在画中,黄鲤似与人相乐,彩蝶常随客伴行,汽艇顺流而急下,火车减速而缓行;恰值皓月朦朦,银纱重重,俏影双双,暗香浮动,麦浪滚滚夜鸣曲,济郑之渠不眠声,游到桂树吴郎家,浴于瑶池宿天宫……”
★张心豪饶有兴致地谈起创作经历,他说:“从1985年一直写到1995年,整整10个年头,从收集材料到阅读有关诗文,从初稿到二十稿,都得心应手,很是满意。但结尾一段总是不称心,常常夜不能寐,苦苦酝酿,以至梦中司马相如、杜牧、李白、杜甫飘然而至,仿佛指点如何写,梦醒即笔录梦中的词句,《牡丹赋》就是这样结尾的,真是字字珠玑,句句闪光:缝叶为衫,擦花为容,吮汁为血,嚼干为胆,破译牡丹语言之密码,秘授花仙端美之单传,拜焦骨牡丹为师,誓为百姓添笑颜!”
【新赋文学】
★张心豪是新赋文学的创始人,其新赋作品甚丰,其新赋文学网包括五个大栏目、新诗词歌赋达三百余首。其新赋及相关内容列表如下:
◇新赋成名作:花赋、荷花赋 、龙赋
新诗代表作:和谐颂、相思梦、白莲花、爱四问、情四答
◇新赋:花赋、荷花赋、龙赋、中华新赋、中华根赋、母亲赋、红烛赋、百泉赋、长城赋、黄河赋、泰山赋、名家赋、演讲家赋
◇名家题词:褚斌杰、张铭远题词、高占祥、邵华泽、刘吉、高勇题词、郑在石、曹广基、米南扬、张瑞龄题词、李燕杰、贾长富题词
◇记者专访:《北京日报》记者专访、《中国质量报》记者专访、北京电视台记者专访、新乡教育电视台记者专访、香港《名家》杂志记者专访等。
◇专家论坛:新赋宣言、艺术成就、文坛一绝、论诗词歌赋、统一魂
◇祖国母亲:大中华赋、母亲赋、花赋、龙赋、凤凰赋、 辽宁赋
◇时代旋律:大千世界赋 、白衣战士赋、地球村赋、飞天赋、抗战丰碑赋、正义赋、廉正赋、健康赋、精气神赋、荣辱赋
◇奥运圣火:中华盘鼓赋、北京奥运赋、百年奥运赋、奥运万岁、奥运冠军赋、冰上芭蕾赋
◇伟大抉择:抉择赋、中华根赋、叶赋、回归赋、归来赋
◇特邀新赋:荷花赋、百泉药都赋、白龙马赋、奇石赋、林荣画赋、吴氏三代书画赋、龙马赋、德水则赋、中医赋、太行绝壁开路人、名家赋、演讲家赋、中国教师赋、新画中人赋
◇名胜旅游:邙山赋、百泉赋、云台山赋、鸡公山赋、八里沟赋、新桃花源、影视城赋、黄河赋、长城赋 、三清殿记、第一铁顶记、回龙赋、泰山赋
◇诚信是金:诚信赋、企业文化赋、京华赋、 针织赋、明星赋、油龙赋、天地赋、万荣赋、 广告赋、新装饰赋、茶赋、国花美酒赋、国酒赋
◇人间真情:美人赋、真情赋、伯乐赋、知音赋、思念赋、教育赋、红烛赋
◇千古绝唱:爱情赋、初恋赋、热恋赋、失恋赋、错恋赋、恒爱赋
◇国花市花:迎春花赋、水仙花赋、兰花赋、桃花赋、樱花赋、月季赋、石榴赋、桂花赋、菊花赋、梅花赋、岁寒三友、邢台牡丹赋、洛阳牡丹赋、菏泽牡丹赋、枫叶赋、翠竹赋、树赋
◇人参仙子:人参赋、仙子赋、公主赋、参国铭 ,百童舞、千龙灯
◇寿诞祭悼:悼念赋、毛主席赋、陈云赋、涅盘赋、手足情赋
◇新赋讲座:新赋讲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新赋新作:抗战丰碑赋、飞天赋、廉正赋、 泰山赋、健康赋、参国铭
【社会评价】
★在新赋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张心豪教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作了大量喜闻乐见的新赋,并得到了社会知名人士的充分肯定。中国文化部部长高占祥称张心豪为新赋文学第一人,北大褚斌杰教授首称张心豪的新赋作品为新赋文学,《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曾连续报道张心豪的新赋文学作品。
★1995年10月6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众里难寻一赋人》,对张心豪作了人物专访。中华文化复兴组委会北京大兴区等先后请张心豪讲座新赋。北京大学褚斌杰评论道:“赋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曾擅一代之胜,心豪先生文心独运,推陈出新,学古而不泥于古,继承发扬,屡有华章,不胜钦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