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笼山

一甘肃省地名铁笼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县城南15公里处,从石草公路南行,远望一山崛起,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西汉水绕其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昔姜维大战司马昭于斯处。诸葛亮死后,姜维受任蜀汉大将军,为实现诸葛亮未尽之业,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姜维在铁笼山修筑城堡、地道,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派徐质率兵五千,前来偷袭,断其粮道。蜀兵乘机弃粮而逃。徐质率兵追赶,被蜀兵重重包围,杀下马来。蜀兵又换上魏装,赚开魏军营门。魏军四处无路,被逼上了铁笼山。司马昭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死者不计其数,尽弃在斗底峪峡谷。司马昭仰天长叹:“吾死于此也”,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始得泉水涌出,救了性命。在铁笼山,当年魏军将士困死后坠落的深谷犹在,深谷阴森袭人,悬空而下,当地人称“万人坑”。在铁笼山的一眼枯泉中,村民发现了刻有“军司马印”的方铜印一枚,山上出土了多枚戟、戈、铜镞等文物。
二京剧传统剧目
1剧目概况一名《草上坡》,又名《大战蛮兵》、《九伐中原》。见《三国演义》第一零九回,原书系司马昭事。另有《姜维探营》,有时演于《草上坡》之前,只一场。湘剧、徽剧、秦腔、豫剧都有此剧目。

铁笼山(一名:山顶拜泉;一名:败阵祈泉;一名:大战蛮兵)
主要角色
姜维:武生
司马师:净
迷当:净
《铁笼山》李苦禅饰姜维
情节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率兵伐魏。司马师命弟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亦率兵以御之。姜维用计杀徐质,魏兵大败,追至铁笼山。司马昭无路可走,命兵将上山屯扎,死力拒守。姜维四面围困,断其汲水道,军心惶惶,溃散之象,即在目前。司马昭几欲自刎,用主簿王涛之谋,拜泉祈井,竟然得邀天佑。顷刻间井泉源源而来,取之不竭,人马不至枯渴。姜维茫然不知,正幸歼厥巨寇,计日可待,因此并不逼攻。伐魏之先,姜维以金帛结好羌王迷当,约其发兵助战。魏将郭淮,探悉羌兵已至,遣陈泰诈降,诱迷当而擒之。复用好言抚慰,且以厚利相许,迷当遂为魏用,暗率魏兵往见姜维。姜维以为迷当之来践前约也,坦然不疑,迎入帐中,不料一哄而起,姜维急急跨马逃逸,腰间只有一弓。郭淮从后追赶,姜维拽弓作声,接连十余次,并无一箭发出。郭淮知其无箭,反拔箭以射,姜维接箭回射,郭淮应弦而倒,乃得脱去。此次先胜后败,姜维折损人马,果然不少。
注释
剧本所述四十五万大兵,只剩七人五骑,未免言过其实,太觉看轻姜维。且魏都督司马昭,误为司马师,不知是何用意。中间射杀郭淮一节,颇有精彩,亦不叙及,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