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英雄谱
孙谦(1920--1996)是著名剧作家,他写于1964年的《大寨英雄谱》是60年代描写为改变贫困面貌而艰苦奋斗的一系列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
这篇作品通过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遭受严重水灾后3个月的救灾活动,表现了大寨人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作品具体描绘了大寨精神的代表人物陈永贵的思想情绪和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夺取农业生产丰收的行动,塑造了这个高大农民的光辉形象。同时还穿插了各色人物的描写,有像愚公一样开山不止的老石匠贾进才,有行动缓慢,干起活来赛过猛虎的赵大和,有勤快耐劳的梁便良,有妇女带头人宋立英……作者通过对这一系列闪耀着时代光辉的英雄人物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中国农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风貌。这是一曲献给60年代中国农民的英雄乐章。
这个时期,“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已如雷贯耳,在反映农村大变革的过程中,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动辄就与“历史问题”、“出身”之类联系起来,而《大寨英雄谱》却没有这样写。
孙谦,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原名孙怀谦。1920年4月4日出生于一个清贫之家,因家境贫困,小学未读完便被家人送去学商。1937年,他加入青年抗日决死队。1938年,他被调到黄河剧社任演员、导演。在剧社里,他大量地阅读文艺作品,努力充实自己,并开始学习编写剧本。1940年,他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附属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1942年调到晋绥边区文联工作,并任保德县三区文化部长。这期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秧歌剧数篇作品,从1947年起,他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创作了《农家乐》、《陕北民歌》、《葡萄熟了的时候》、《夏天的故事》、《谁是凶手》、《奇异的离婚故事》等十余部电影剧本,其中包括他与成荫合作完成的电影剧本《未完成的旅程》,与林杉合作完成的《丰收》。1957年后他在山西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结集为《伤疤的故事》和《南山的灯》。“文化大革命”后,他与马烽合作完成电影剧本《新来的县委书记》。该剧本于1979年搬上银幕,片名改为《泪痕(1979)》,影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大众电影》颁发的“百花奖”。1985年,他又与马烽合作写了《咱们的退伍兵》,1988年,再次与马烽合作完成了电影剧本《黄土坡的婆姨们》。孙谦是一位乡土气息很浓的剧作家,他的艺术作品取材于他所了解的农村生活,因此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朴实、真挚、感人。他从对创作电影剧本一窍不通,到写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生活的磨炼,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正是因为有了百折不挠的毅力,孙谦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他历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影协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