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1.工作的概念工作(gōngzuò,英文:job,work)的概念是劳动生产。主要是指劳动。劳动生产是可以创造价值;而劳动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不创造价值,如无用功。
工作,首先,是为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没有生存,就更别提学习、生活和发展了。其次要从工作中学会负责,因为工作也是在社会中的一种责任。再次,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为人做事的经验。
工作:是在长时间内,做着重复的一系列动作(例:车间的工人,流水线上的作业人员等),做重复的一系列事情(例:以业务员来说下,讲的都是一些重复的知识,只不过人或对象换了一下)。工作就是在长时间内做重复的动作。通过工作来产生价值。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工作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生活不仅仅只限于工作。工作的意义在于发挥出我们的才能,使我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即满足人类的最高需求(按照马斯洛五个需求理论),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而金钱、荣誉只是我们潜心于工作带来的副产品。
对于个人来说,工作是每个社会人实现各自社会分工的具体方式,通过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善相互之间的社会联系,才能让自己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而生活本质上是为了接触你想接触到的人,并通过这些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力量来帮助你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个人总是通过学习之后再进入工作的。因为工作是最能体现人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因为生活的正常进行必须在社会的正常运行之下才能实现,而社会的正常运行必须在每个自然人参与社会分工之后才能实现,而自然人能否参与工作关键在于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之所以工作,本质上是为了生存,实质是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只允许服从社会运作体制的人的存在,而我们只有通过工作证明我们是这一类人。
2.工作一词的辞典解释1. 土木工程的兴建
如: 大桥的修建工作开始了
2. 操作,做事
如: 努力工作
3. 制作
如: 工作精密
4. 业务;任务
如: 纺织工作
5. 职业
如: 找不到工作
李英栋认为:它就是劳动的"美式"代称!
3.一则有关工作时间的幽默网络语粘贴
网络文字识趣
拒绝病假的理由
一年有365天。你每星期休息两天,剩下261天。你每天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0天,剩下91天。
你每天花30分钟喝咖啡,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8天
每天午饭花掉你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22天。
通常你每年请两天事假,这样你的工作只有20天。
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赶了15天。
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4天假期,算下来你只工作1天!
而这天你居然还要生病?
分析如下:
每天花30分钟(0.5小时)喝咖啡,而工作一共是91天,一年下来用掉了91×(0.5÷24)≈1.9(天)
每天午饭花掉你1小时,一年下来用掉了91×(1÷24)≈3.8(天)
以上结论:上班工作时间为:91-(1.9+3.8)=85.3(天)
每年请两天事假,用掉了:[8-(0.5+1)]×2=13(小时),13÷24≈0.5(天)
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用掉了:[8-(0.5+1)]×5=32.5(小时),32.5÷24≈1.35(天)
14天假期,用掉了:[8-(0.5+1)]×14=91(小时),91÷24≈3.8(天)
以上总共用掉了:0.5+1.35+3.8=5.35(天)
一年实际工作时间约为:85.3-5.35≈80(天)
而生病一天用掉了:[8-(0.5+1)]×1=6.5(小时),6.5÷24≈0.2(天)
,所以多生几天病也不妨。
4.工作的动机你为什么而工作? 调查揭示中国人6类奋斗动机
工作,还是工作。一年到头,一天到晚,工作占据了我们最多的时间,甚至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人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工作,在工作中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2005年3月~4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与新浪文化、雅虎财经等媒体合作,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开展了一项题为《2005年·你为“什么”而工作》的调查,截至4月20日,共收到7632份有效问卷。
调查显示,“被人尊重”得到了78.3%公众的认同,成为最被看重的工作价值观。分别有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希望“自己在工作方面有影响力”(76.6%)、“工作对个人成长有帮助”(74.4%)、“工作上有成就感”(73.1%)和“工作能够得到认可”(72.9%)。
调查发现,女性、年轻人、普通员工以及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在对工作价值的判断上更注重“自己的工作能否得到认可”。而男性、年长者、管理者以及在民营企业或外企工作的人则更关注自己“对工作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此外,年轻人更看重“工作对个人成长是否有帮助”,年长者对“工作上的成就感”更为重视,而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人则希望“工作稳定”。
调查中,研究人员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工作价值观的不同把国人分成六类:工作满足型、理想主义型、安逸享乐型、随波逐流型、回报驱动型以及创业型。
分析发现,30.3%的被调查者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对工作条件、工作活动、工作回报以及工作上的尊重与影响力都非常注重;22.4%的人属于“创业型”,他们对于工作条件少有挑剔,希望从事有意义和有成就感的工作,能有足够的自由与影响力来把工作做好;22.1%的人属于“回报驱动型”,他们看重工作所带来的回报,这种回报包括物质上、精神上等各个方面。
有33.3%的女性属于“理想型”,而男性中这一比例只有27.3%。相反,“创业型”的男性占25.9%,女性只有19.1%。此外,“安逸型”女性的比例也超过男性,这表明女性更希望工作稳定,不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安排能符合她们的个人需要。
比起年长者(19.8%),更多的年轻人(24.3%)属于“创业型”,而学历越高者,越注重“创业”与“回报”,学历越低的人越看重“安逸享受”,越容易“随波逐流”。
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人中,“理想主义者”(35.5%)的比例是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工作满足型”(8.5%)和“创业型”(26.4%)的人数比例最高,而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安逸享受型”(17.8%)和“随波逐流型”(8.8%)的人相对较多。另外,还分别有22.7%的国有企业职工和22.4%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属于“回报驱动型”。
5.工作分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②其他分类方式
1.服务类;(如:营业员,服务员,清洁工......)
2.管理类;(总经理,主管......)
3.文职类;(文员,助理,文秘......)
6. 在企业中该如何工作在经营企业过程中, 首先公司设定了经营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再将部门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当员工设定目标后,就朝着目标不断去挑战,去达成目标,最终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在这达成目标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没有办法获得竞争对手情报,资源不够,资金人手不足,突然遇到不可抗力的外部影响,等等,我们都要一个一个去解决,当我们不断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就越靠近我们设定的目标。所以,解决问题就是工作。不断改善也是工作。
6. 工作心得你在这个世界中将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工作将是什么;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要专注,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而言,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时,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如果年轻的厨师想早日使自己的手艺精湛,仅仅想着“我要做美味的料理”就以为能实现心愿,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不只是“要做美味的料理”,而是要抱持“做美味的料理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完美的工作”的念头,料理的手艺就能进步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想的话,做菜这件事就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了。
做事的第一步是学会如何去做。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和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脸和厌恶地做。如何去做,这完全在于我们,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以下这句话也许是哲学家们提供给人类的最伟大的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写一封信,出售一件货物,或是一个电话,都在说明雕像或美或丑,或可爱或可憎。
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的工作决不会做好,这一工作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终其一生,决不会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诿,其实是弱的自白。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的目的。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就是使我们的工作导向我们认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性格的努力。一个人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看一个人能否达成自己成功的心愿,只要看他工作时的精神和态度就可以了。如果某人做事的时候,感到受了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么他决不会做出伟大的成就。
不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劳苦。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即使在最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财富。
7.工作名言
1、为把明天的工作做好,最好的准备是把今天的工作做好。(英国作家 哈伯德.E.)
2、每个人的工作,不管是文学、音乐、美术、建筑还是其他工作,都是自己的一幅画像。(美国教育家 勃特勒.S.)
3、我发现,辛勤工作的报酬几乎总是幸福。(美国记者 格雷森.D.)
4、工作撵跑三个魔鬼:无聊,堕落和贫穷。(法国哲学家 伏尔泰)
5、为什么工作竟然是人们获得满足的如此重要的源泉呢?最主要的答案就在于,工作和通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能激起一种自豪感。(英国作家 塞尔斯.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