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武会面
江户时代,公家虽然在表面上讨好江户的武家,内心实则非常憎恶之。元禄九年(1696)二月,野宫定基作为朝廷的敕使,往江户出席将军德川家光第十七回忌,回来发怒道:“夷狄不知礼仪!”这里“夷狄”就暗指关东、坂东。
公家憎恶武家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在天皇接见大名时的那套演出--
天皇会见大名的地点,一般在紫宸殿东北的“小御所”。但要见到天皇的尊容,绝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如果是位阶在三位以上的大名,从宜秋门(京都御所西侧的外门之一)入宫;如果是位阶在四、五位的普通大名,就只有借台所门入内了。进入后有番所(守卫值班的地方),陪伴大名的近侍、家老等到了这里就必须止步了。大名们换上名叫“浅沓”的黑漆桐木鞋(较浅平,类似神道祭祀中神主穿的),用他们所不习惯的那种步伐,踩着铺地的白砂,前往御车寄(宜秋门内南侧的上下车台阶,通过这道门可以到紫宸殿背后的清凉殿、小御所)。在那里管理的非藏人(也叫“非职”,属于藏人所辖下,负责殿上廷臣杂用的官职,人员从位阶在六位的官人中挑选)会说:“不可由此升殿,请先往诸大夫间(御车寄南面的一幢建筑)脱鞋。”
在脱鞋处有一块脱鞋石,但如果哪位大名想自己摇摇晃晃地脱下鞋来放在这石头上,那就作好闭门三日的思想准备吧,罪名是“土足玷污了宫廷”,自然也就见不成天皇了。因此,家老等大名的随从人员都在事先就给非藏人塞了红包。这样,在脱鞋处,就会有人以一种被戏称作“神技”的特殊手法,为大名脱下鞋子并放好。
好不容易可以升殿了,“在那个廊下右转”,“从这里往左”,“……”,在通往小御所的广阔院落里,大名们被非藏人搞得团团转。在深刻体验了“御所比江户城大得多”后,他们终于来到小御所,坐在铺着“薄缘”的廊下静候。不久,面前的纸隔扇被静静地打开了,不过里面还是纸隔扇,大名们唯有耐着性子等。殿内的役者打开内层的纸隔扇后,大名们可以看到垂下的御帘,其后是一间高一阶的房间,和天皇的身影。当大名们俯伏在地时,御帘逐渐卷起,终于露出了天皇的尊容。天皇身边放着素陶的酒杯,让女官注入烈性的浊酒,从容不迫地赐给大名们喝。当然是不可以不喝的,如果是酒量小的大名,之后很可能连要说什么话都记不清了。
这就是在朝廷不掌握政权的江户时代,京都御所内上演的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