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Rnet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ARPRNet(阿帕网)是Internet的前身,起源于美国,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1969年,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建立了一个只有4 个节的ARPANET(阿帕网),连接了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分校,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分校,斯坦福大学,盐湖城的犹它州立大学。

ARPANET的建立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RNET发展到40个网点。可进行EMAIL传送、FTP数据传送、远程登录等功能,同时产生了TCP/IP协议,用于互连不同类型的网络。

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80年代初,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立了NSFNET,目的是将所有计算机科研人员连接起来进行科学、学术研究,到了1986年,NSFNET取代了ARPANET的地位。1992年以后,由于Internet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应用领域日益扩大。随着Internet协会(ISOC)的成立,商业界和通信业开始广泛应用Internet。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