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浪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气浪弹

1975年4月25日,5架编队飞行的美制大型C-130运输机,飞抵越南

南部的春禄地区上空。

“投弹!”领航的机长下达命令。

红色信号灯亮了,报警器发出轰鸣声,机尾的舱门洞开。士兵们忙碌着,

将120枚炸弹扔了下来……

天空中先出现一个个降落伞。降落伞下吊着一个啤酒桶样的东西,桶的

下端伸出一根触杆,徐徐降落。

当触杆碰到地面时,“啤酒桶”突然发生爆炸。令人奇怪的是,它不像

普通炸弹那样形成许多碎片向外飞迸,而是在其周围立刻形成了一团“云

雾”,这云雾的形状像一块圆形蛋糕。许多降落伞下的“桶”都变成了“云

雾”,联成一片大的“云团”。刹时,“云团”轰然一声,发生爆炸,周围

的工事倒塌,人员伤亡,其惨景目不忍睹……

第二天的报纸上登出了这次轰炸的经过和记者的见闻:

“越南士兵的尸体堆积在一起,但尸体上似乎看不到伤痕……”

“据当事人回忆,炸弹没有惊人的呼啸声,弹片也不多见,曾经看到云

雾遮地……”

“死者尸体完整。工事内的死者几乎抓破自己的喉咙,好像有窒息的感

觉……”

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燃料空气炸弹的经过,这种炸弹是美国70年代推出

的新式武器。这种炸弹又叫“气浪弹”、“云爆弹”、“窒息弹”、“吸氧

武器”、“真空弹”等。

我们知道,煤矿里的粉尘和空气混合在一起是一种危险的易燃易爆物

质。许多煤矿的事故都是由于粉尘爆炸造成的。

燃料空气炸弹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在那随降落伞落下的“啤酒桶”式的金属容器里,装着几十公斤液体燃

料——环氧乙烷。在圆桶的中央有一个用普通炸药制成的药柱,那触杆下端

连着一个引信。当触杆触到目标时,引信将炸药引爆,把几十公斤环氧乙烷

抛撒开来,形成一团“云雾”状的东西。在炸药爆炸的同时还有两枚引爆管

也抛了出来。

当“云雾”形成并略微稳定后,引爆管再度起爆,将“云雾”引爆,这

段时间只有125毫秒。“云雾”爆炸形成强烈的冲击波,足以破坏工事、车

辆和各种军用设施。

“云雾”无孔不入,可以从窗口或通风管道进入地下设施,因而地下人

员和设备有时也不能幸免。

“云雾”爆炸是空气中的氧与燃料液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爆炸后,空

气中的氧被大量消耗,据估计氧气浓度可以降到原来的 1/5。试想,人员位

于其中,焉有不感到窒息之理?

此武器的爆炸力和同等重量的炸弹相比,要大3~5倍。有人估计,100

颗燃料空气炸弹的破坏力相当于一颗1,000吨的核武器。因为它不是依靠弹

片,而是直接靠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来破坏目标,作用面很大,又称为“面武

器”。

这种武器用来快速扫雷效果很好。因为它可以整个用“云雾”覆盖雷场,将地雷一举引爆;它可以对付飞机和军舰,有人甚至还设想用它来拦截导弹。

试想,如果有一座城市高空形成可爆炸的“云层”,哪个导弹能钻得进来?

当然,这些设想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

目前。燃料空气炸弹的“气浪”压力还不高,因而它只能对付人员、武

器、通讯设备、简易工事等“软目标”,对像坦克这样的“硬”目标,则无

能为力。另外,气候、风力等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也很大,有时会出现“瞎

火”现象。对它的研究、改进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