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脉管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血栓性脉管炎
血栓性脉管炎

【疾病名称】血栓性脉管炎

【疾病简介】血栓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出现红紫、麻木、冷痛症状,后期会出现溃烂和坏死的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手脚残癈。主要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不能达于血管末梢,使手指或脚趾得不到营养而逐渐坏死。西医认为血液循环的力量是靠心脏博动产生的压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当人的心脏坏死而突然停止跳动时,人体仍然有一定的门脉血压,这就是未衰的元气的力量。

【疾病属性】【辨证】湿壅经络,瘀毒内阻,血脉不利。

【治法】通络利湿,活血化瘀。

【方名】茜草通脉汤。

【组成】茜草12克,丹参12克,地鳖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米仁20克,清风藤9克,川牛膝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治疗】血栓性脉管炎[1]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出现红紫、麻木、冷痛症状,後期会出现溃烂和坏死的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手脚残癈。主要由於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不能 达於血管末梢,使手指或脚趾得不到营养而逐渐坏死。西医认为血液循环的力量是靠心脏博动产生的压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当人的心脏坏死而突然停止跳动时, 人体仍然有一定的门脉血压,这就是未衰的元气的力量。

脉管炎患者心脏搏动的速度不会比正常人慢多少,甚至会很快,但力量会很小,就像水泵由於供电不足而不能达到额定的功率一样,同样的道理,由於元气不足,心 脏搏动必然无力,所以血液就不能通达於血管末稍,反之,也能够说明不是心脏虚弱的问题,而是元气虚弱的问题。患者的心脏没有太大的毛病。但在冬天却会手脚 冰冷,这就说明是由於元气虚弱,气血就不能达於四肢,必须服用袪寒补阳的药物,使气血能够通达於四肢,就可以很快将四肢冰冷的疾病治愈,治疗原则宜通经活 血、袪寒止痛,增强气化功能。用药可以当归四逆汤,当归补血汤为主,後期辅以附子理中汤收功,效果非常好。

【疾病护理】1、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2、禁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3、保护患肢:避免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4、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

1、疼痛:这是最突出的症状。轻者休息时减轻和消失,行走后复现或加重,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剧烈而持续,形成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常使病人屈膝抱足而坐。

2、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肢发凉怕冷,以趾(指)端最明显。并有针刺、麻木或烧灼感。

3、皮肤色泽改变:皮肤颜色苍白或紫红色。

4、营养缺乏性变化: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汗毛脱落、趾(指)甲变形和生长缓慢;小腿周径缩小、肌肉松弛、萎缩;趾(指)变细。

5、坏疽和溃疡: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

【辅助检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如肢体血流图,肢体血管彩色超声,肢体多普勒超声和节段动脉压,踝/眩压力指数等检测,可以确定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肢体血流状态以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但对诊断本病无特异性。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微循环改变比较明显,尤以趾(指)甲皱微循环障碍最为突出。血液流变学检查常有血液黏度,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性,纤维蛋白原值等异常。血管造影可以明确病损的部位和范围,更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损相鉴。

【药物使用】首选中药制剂-栓必通,在临床使用20年,疗效确切,尤其是远期疗效,无副作用,是原山西省襄汾脉管炎专科医院顾守忠医师研制的,现在研究项目在山西省襄汾县倍宁脉管炎研究所开展。

精选具有息风化痰、化瘀通络的牛黄、穿山甲等,除湿、化痰之薏米、瓜蒌等及宣通阳气之桂枝等。经提纯加工组成溶栓通脉散系列方剂,辨证选用。

另外,溃疡面可外敷祛腐生肌膏,肢端坏死组织用蚕食疗法清除。

【疾病预防】1、绝对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2、患肢保温,避免受寒、受潮湿。避免穿紧硬鞋袜,常修剪趾甲,防止损伤。

3、足部运动练习:平躺,患肢抬高45度,维持1—2分钟后将足垂下,同时作足踝的内翻、外翻、背屈、背伸运动,足趾做上、下运动,每次运动10次,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运动,每日次数不限。

4、注意饮食卫生,口味宜清淡,食易消化食品。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以及因缺血所致的游走性静脉炎,缺血性神经性病变和继发感染。病程演变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

(1)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发紧感。当行走一定距离时,小腿或足底出现抽痛或胀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

(2)游走性血栓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数周后可消退。一段时间后又可在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伴有疼痛和触痛。

(3)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期:营养障碍期

(1)静息痛:休息状态患肢仍疼痛不可忍耐,尤以夜间为甚,疼痛呻吟不止,彻夜不眠。

(2)肢体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变薄,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组织坏死期

(1)具有工、Ⅱ期症状。

(2)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初期为干性坏疽,常先在一个或两个趾端或趾甲旁出现干枯发黑,逐渐累及整个足趾,脱落后常形成难愈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湿性坏疽。

【治疗建议】建议中医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治疗,可供选择的中成药有:

(1)属阳虚寒凝型的,宜温阳通脉,祛寒止痛。可服阳和丸、软皮丸、右归丸等。

(2)属气滞血瘀型的,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服血府逐瘀丸、复春片、毛冬青片、活血化瘀丸等。

(3)属热毒蕴结型的,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可服清血内消丸、大败毒膏、毛冬青片等。

(4)属气血两虚型的,宜补气养血,活血通络。可服十全大补膏、人参养荣丸、通塞脉片等。

【注意事项】1、避免寒冷刺激。冬季宜穿长筒棉套,使患肢保暖。穿着宽大舒适的鞋袜,避免因局部磨擦、挤压而引起外伤。

2、注意卫生,患肢常用温水或肥皂清洗。经常修剪趾(指)甲,积于趾间的污垢,尤要去除。

3、除有严重组织坏死、剧烈疼痛的病人外,均应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节制性生活。

4、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进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可选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有利于温通经络。还可选食山楂、马兰头、柿、油菜、芹菜等扩张血管的食品和绿豆、海带、淡菜、荞麦面等能软化血管的食品。忌食生冷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必须戒烟。

5、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避免精神刺激和忧愁思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