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世纪史学
西方中世纪史学
大致以 13 世纪为界线,分为基督教史学和文艺复兴史学两个时期。13 世纪以前,基督教史学占支配地位。那时,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被认为是基督教神学的分支。史学家不仅用神学观点解释历史,而且认为基督教史,甚至圣经本身就是一部世界史,用不着去研究别的什么历史。古希腊、罗马的史学,包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陀、普鲁塔克等人的名著,因为是世俗学而倍受鄙视,甚至惨遭破坏。第一位基督教史学家是利比亚人阿非加努斯(约 180—250),著有《编年史》5 卷,记从创世到 221 年间的历史。这样写历史是荒谬的,但开创了按基督纪年写史的先河。尤西比乌斯(约 260—340)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生于巴勒斯坦,著有《编年史》、《教会史》和《巴勒斯坦殉道者行传》等,影响很大。北非主教奥古斯丁(354—430)是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大师。他在《上帝之城》里提出神创的以教会为代表的“上帝之城”是永恒的,人造的以世俗政权为代表的“世俗之城”是暂时的,最终必将为上帝之城取代,从而奠定了教权高于政权的理论基础,一直支配后来的基督教史学。格雷戈里(约 539—594)是法兰克王国最著名的史学家,被誉为“蛮族的希罗多德”,代表作是《法兰克人史》(10 卷,有中译本),记从创世到591 年间事。他认为,写史的目的是使邪恶者和正直者之间的斗争留传后世,免得湮没无闻。在他看来,教会、国王、殉道士是正直者,人民大众、异端和异教徒是邪恶者,阶级立场昭然若揭。不过,他用的资料有早已散失的档案、编年史和亲身的经历,史料价值很高,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依据。爱因哈德(约 770—840)的《查理大帝传》(有中译本)以叙述确切见长,虽失之过简,仍是流传很广的一部传记作品。此外,德国著名史家有:韦杜金德(约 925—973),著有《萨克森大事记》,记亨利一世和奥托一世时事颇为详细;艾克哈德(?—约 1125),著有《编年史》,重点记法兰克尼亚王朝事;主教奥托(约 1114—1158),著有《编年史》和《腓特烈传》,不仅保存许多珍贵资料,而且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英国的著名史家有:比德(约 672—735),被称为“英国史学之父”,著有《盎格鲁教会史》;亨廷顿的亨利(约 1084—1155),著有《英国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后,史学进入一个新时代,涌现一批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家。他们崇拜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史学,广泛搜寻那时的手稿和抄本,批判基督教史学。他们认为历史的中心是人和人的事业,历史应探求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教育后人,所以特别注重研究政治史和军事史,开创一代史学新风。在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涌现一批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家。布鲁尼(约1370—1444)在他的《佛罗伦萨史》里,第一次论述人在历史上的活动,完全排除宗教迷信。比翁多(1388—1463)擅长考古,奠定西方考古学的基础,为史学发展做出贡献;他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后的历史》,第一次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瓦拉(1406—1457)用考证方法证明教会宣扬的“君士坦丁赠札”是伪造的,动摇了奥古斯丁杜撰的教权高于政权的理论基础,沉重地打击基督教史学。马基雅维里(1469—1527)是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著有《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他写《佛罗伦萨史》目的是探求振兴祖国的道路,明确指出教皇是意大利衰落的罪魁祸首。此外,法国的著名人文主义史家有:科曼(约 1447—1551),著有《回忆录》;布丹(1530—1596),著有《国家论六书》和《简明历史研究法》等。英国的著名人文主义史家有:莫尔(1478—1535),著《理查三世传》和《乌托邦》;霍林谢德(?—约 1580),著《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诺克斯(约 1513—1572),著《苏格兰宗教改革史》。德国的著名史家有:胡登(1488—1523),主编《鄙人书翰》,猛烈攻击天主教会和经院哲学;弗兰克(1499—1543),著有《世界史》、《德国史》等,恩格斯给他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