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
1 德国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男,1962年出生,安徽桐城人。现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战略管理、营销战略和创业学教授,企业战略与组织方向博士生导师, 曾任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中青年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理事。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省级培养对象,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新春教授1979年在杨桥高中学习,获高中学历,1988—1995年在洪堡大学(德国柏林)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10月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作,1999年,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起任管理学院副院长。2004年开始担任管理学院院长。1998-99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柏布森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2001年5-7月,在德国威腾大学做访问教授。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主要著作:《战略联盟与网络》(200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发展中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1993年德国Peter Lang出版社)和《回归市场》(199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在战略联盟与网络、企业家理论、家族企业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目前,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同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转型经济学、企业战略联盟、网络与集群、企业家理论、家族企业研究、中小企业研究。
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
1.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业与企业家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家族制度对我国非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教育部2001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3. 战略联盟与网络组织中的信任与控制机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4. 家族制度对广东非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5. 中小企业族群研究(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
李新春教授主要论著
1. Li Xinchun, 1993: Die Moeglichkeiten der Entwicklung der Hochtechnologien in den Entwicklungslaendern( 发展中经济高新 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研究),Peter Lang,Frankfurt, Paris, New York
2. 李新春、陈凌、张胜洋,1999:回归市场--原民主德国市场转型与国企改造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3.李新春,2000:企业联盟与网络,广东人民出版社
4. 李新春(主译),2000:企业营销战略:案例、概念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李新春,2003: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管理世界》第4期:87-95
6.李新春,2003: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与企业家性质,《中国工业经济》第6期:77-83
7. 李新春,2002:信任、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管理世界》第6期:87-93,113
8. 李新春,2001: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经济研究》第7期:35-43;《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42-45
9. 新春,2001:中国国有企业重组的企业家机制,《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85-9
10. 李新春、苏晓华,2001:总经理继任: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实践,《管理世界》第4期:145-152
11. 李新春,2000:企业家过程与国有企业的准企业家模型,《经济研究》第6期: 51-57
12. 李新春、胡骥,2000:企业成长的控制权约束--对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3期:18-23
13. 何云、李新春,2000:广东企业跨地域扩张的策略模式,《管理世界》第6期:106-114
14. 李新春,1998: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成发展与市场转型,《经济研究》第4期:70-78
15. 李新春,1998: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8月秋季卷:109-120
16. 李新春、顾宝炎、李善民,1998:中外企业合作的战略联盟特征与技术学习,《管理科学学报》第1卷, 第4期:44-50
17. 李新春,1998:产品联盟与技术联盟--我国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分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90-96
18. 李新春,2002: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对珠江三角洲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第5卷第3期:49-55
19. 李新春,2002: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资源能力获取与创造,《学术研究》第7期:10-12
20. 张鹏、李新春,2002: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第18卷第6期:72-73,79
21. 李新春,2001:家族化企业的管理革命,《学术研究》第5期:7-9(全文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6期:29-30)
22. 金高波、李新春,2001: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一个理论评述,《中大管理评论》第一卷第一辑:192-224
23. LI Xinchun and Su Xiaohua, CEO Seccession: Western Theory and Chinese Practice, in: New Management Trends in New Century, Proceedings of ICM'2001.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1:115-122.
24. 李新春,2001:广东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载于:蓝海林主编《技术创新与广东工业技术发展的战略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3月:57-76
25. 金高波、李新春,网络组织中的信任与控制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表现,《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41-45
26. 李新春,2000:高新技术创新网络--美国硅谷与128公路的比较,《中外科技信息》第1期:63-71
27. 李新春,2000:转型时期的混合式契约制度与交易成本,《学术研究》第4期:5-13
28. 李新春,2000: 国有企业改革关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评论》(香港)12月号:87-89
29. 李新春,2000:专业镇与企业创新网络,《广东社会科学》(双月刊)第6期:29-33
30. Li Xinchun,2000: Restructuring of SOEs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Paper Collection of "The Seventh Pacific Basin Symposium"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31. 李新春、胡晓红,1999:广东工业企业规模成长问题研究,《学术研究》第3期:18-23
32. 李新春,1999:直接投资的文化因素分析--上海与广东的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5期:106-113
33. 郑英隆、李新春,1998:企业技术创新:概念、现实、体系,《人文杂志》第2期:81-87
34. Li Xinchun, 1998: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Networking since Economic Reform, The Paper Collection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Management'1998 in Shanghai.
35. 李新春,1997:对伪劣商品市场不合作博弈的解释与对策,《学术研究》第6期:53-56
36. 李新春,1997:我国经理市场发育成长的特征和问题,《商业经济与管理》第4期:13-17
37. 唐兴霖、李新春,1997:我国转型时期行政管理的二元形态与国企改革,《中国行政管理》第9期:35-38
38. 李新春,1997: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创新制度安排,《中国经济问题》第4期:1-7
39. 李新春,1997:转轨时期不同阶段地方政府的功能转换,《经济科学》第五期:19-24
40. 李新春,1996:我国渐进式企业改革的效益递减与制度创新问题,《经济科学》第5期:3-8
41. 李新春,1996:制度、资源与发展 -- 对发展产业化农业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参考》,I-14,11月:34-39
42. 李新春、王跃生,1996:联邦德国的公共企业及其管理,《经济科学》第1期:76-80
43. 李新春,1996:国际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与我国的企业改革, 《学术研究》,第4期:19-22
44. 李新春,1996:德国(德语区)企业经济学研究的传统和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月:12-18
45. 李新春,1996: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科学管理研究》2月第14卷:29-32
46. 李新春,1996:国家在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科学管理研究》8月第14卷:22-26
47. 李新春、李善民,1996:企业制度变迁中制度安排的功能转换,《南方经济》,第3期:16-18
2 李新春 (1927.11-),男,汉族,教授。自幼在牡丹江俄罗斯小学、哈尔滨俄罗斯中学读书,1946年至195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系学习。俄语口笔语实践能力很强。长期担任四、五年级和大学俄语教师进修班口笔语实践课,并为低年级教师和青年教师答疑,口语表达能力突出,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汉译俄能力。参加党的"八大"文献翻译和同声传译以及《孙中山选集》汉译俄翻译工作。在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汉译俄文章。曾编写高年级教材、教案,校阅广播俄语教材。懂保加利亚、乌克兰、白俄罗斯语,能阅读一般书籍;学过日语,借助词典能阅读科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