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隶属于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机械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并综合运用的符合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自动化装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符合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而且紧密结合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铁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学科研究以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控制理论、传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等为技术基础,以检测技术、测控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工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技术为专业基础,同时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与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主要从事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领域为主体的、与控制、信息科学、机械等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本学科及相关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的分析、建模与仿真、应用技术及系统设计和自动化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等。掌握本科学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及其工程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本学科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基础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科研和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新技术使用技能和知识;随着自动化系统规模和新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学科基础理论和光、机、电结合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促进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迅速发展。本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已经编及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电力、冶金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一、 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乐于奉献,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本学科领域内,较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够做出有新意的成果;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3、 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 研究方向
1.微机测控装置与系统
2.测控系统与诊断技术
3. 检测技术与智能化仪表
三、 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经审批同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但在校注册时间不可少于1.5年。
四、 学分要求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五、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课程
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季节
学
位
课
自然辩证法
Physical dialectics
54
2
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munism
36
1
秋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180
3
秋、春
专业外语()
Specialty Foreign Language()
36
2
秋
随机过程
Stochastic process
54
3
春
矩阵论
Matrix theory
54
3
秋
最优化方法
Optimization method
54
3
春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 theory
36
2
秋
机器人控制与自主系统
Robotic control and autonomous system
54
3
春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54
3
春
自动测试理论
Automatic measurement theory
54
3
春
运筹学
Operation research
54
3
秋
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54
3
春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54
3
秋
非
学
位
课
现代控制理论专题
Special topic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36
2
鲁棒控制系统
Robust control systems
36
2
春
最优控制
Optimal control
36
2
春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
36
2
春
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
Optimal estimate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36
2
春
过程控制
Process control
36
2
秋
非线性控制系统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36
2
春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
36
2
春
PETRI网
Petri net
36
2
秋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36
2
春
智能化方法与技术
Intelligent method and technology
36
2
模糊理论与应用
Fuzz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6
2
春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
Fuzzy logic control system
36
2
春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36
2
秋
遗传算法与进化算法
Genetic and evolutional algorithm
36
2
春
实时控制系统
Real-time control systems
36
2
秋
机器人视觉
Robotic vision
36
2
春
MATLAB系统分析语言及应用
MATLAB and its Toolbox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s
36
2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Intranet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Intranet
36
2
秋
现代检测技术
Modern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36
2
秋
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
Multi-sensors data fus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36
2
秋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36
2
春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Control net and field bus technology
36
2
秋
模糊与神经网络工程导论
Introduction to fuzzy and ANN engineering
36
2
秋
数字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digital systems
36
2
秋
智能化仪表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36
2
秋
交流传动系统及控制
AC Drive Control Theory and System
36
2
春
现代电力电子学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36
2
秋
电磁兼容性技术
EMC Thechnology
36
2
春
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Factory and Workshop Automation
36
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36
2
企业运营管理
Enterprise Management
36
2
柔性制造自动化的原理与实践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36
2
集成化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s
36
2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方法与应用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36
2
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36
2
现代设计方法及CAX技术概论
Contemporary Design Method and CAX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36
2
企业远程服务与远程工程支持系统
Supporting System for Enterprise Long-range Service and engineering
36
2
系统工程专题讲座
(5次共计1学分)
Special lectures ( total 5 times, total 1 credit)
18
1
*:任选两门
六、 必修环节
共计5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论文选题:包括文献阅读及选题报告,记1学分
学术讲座:不少于4次,记1学分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记2学分,时间不少于6个月
健身课:记1学分
七、 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关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八、 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具体要求见有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