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歌
shānɡ ɡē
1.悲凉的歌。商声凄凉悲切,故称。《淮南子.道应训》:"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
罗与之 《商歌》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
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
燕语似讥人。
「商歌」,古代乐府旧题。「商」是五音之一,象徵萧瑟的秋天,所以,这是一种哀怨悲凉的歌曲。「负薪」,背着烧火用的柴枝。
诗人写这诗,背景却是春天,一开始更说春风满天地,意谓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间,可是次句却云:「贫家独无春」——独是家境贫穷的人,没有甚麼春天不春天,仿佛是被甚麼排挤出春天的怀抱里。再从第三句可知,贫穷人家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还不是继续干活,整天去斩柴负薪,以换得零钱,那有(富裕人家的)闲情欣赏春光。最后一句特别尖刻,说是就连在树上花间呢喃的燕子,都好像是在讥笑这些不懂珍惜春光的人!
由此可知,诗人把诗题称为《商歌》,应是暗里有一层用意:对於穷苦人家而言,春天却还是像秋天般萧瑟凄凉。以此看,这诗所用的对比至少有三回,一是诗题秋与诗里春的对比,二是春满天地与独无春的对比,三是「负薪」与「花下」的对比。正是这些强烈的对比,使诗意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