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动物对突如其来的侵犯者或对同类群的个体发出警戒而产生的活动。除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外、动物依靠分泌物招引同种其他个体前来一起栖息、共同取食、攻击外来侵犯,形成种群聚集,这也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如在白蚁、蜜蜂、蚂蚁等昆虫组成的几十万只的群体中,这种防御行为取食、御敌有重要意义。还有当群体中某一个体受到敌害攻击时,它能发现一种特殊的化学信号物质,使同伴得到信号后,引起警觉或逃避,如1只蚂蚁体内有100~700微克的警告物质,传递的半径是1~10毫米,2钟内气味就会扩散到被警告者,同时蚂蚁攻击敌害时分泌的蚂蚁酸还能起对敌害的麻痹作用。

总之防御行为是动物生存过程中演化出对生存与繁殖后代有利的抵御不良理化因素和其他个体的侵害的行为,这些行为还包括隐伏生活、隐匿生活和展示警戒色等。如蚯蚓、鼹鼠大部分时间穴居,还有许多动物与周围环境体色相同,或随环境改变体色。还有的展示警戒色,警告捕食者。当然防御还包括退避、逃遁(如羚羊被追逐时经常改变逃跑线路,以迷惑敌人)、恐吓(臭鼬被追逼时不断放出臭液)、假死(甲虫、蜘蛛等利用捕食者只进食活猎物的特点,假死可以逃遁)和分散注意力,将敌人诱离主要攻击目标的行为,有时牺牲自身不致命的部分,最常见的是壁虎的尾自切脱落,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