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云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九里云松是形成于唐代的林阴路。据《西湖志》载:“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于行春桥(今洪春桥),西达灵竺路(今灵隐寺山门),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荫蔼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袂尽绿。”袁仁敬还在洪春桥建起了横跨道路的九里松亭,百姓多称之为一字门。

明代诗人王瀛诗曰:西入行春翠霭中,长松夹道势凌空。湿凝云气山山雨,晴卷涛声树树风。

可见九里松昔时的盛况,但乾隆年间翟灏作《湖山便览》时,九里松已荡然无存。

今天的九里云松,在路两侧各植松10行,宽达百米许,品种有火炬松,湿地松、晚松等,是1962年以后培植起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