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钰

【个人资料】姓名:吴静钰
籍贯:江西省景德镇市
性别:女
生日:1987年7月13日
身高:1.66米
体重:47公斤
项目:跆拳道
注册单位:江西省
〖兴趣爱好〗

生肖:兔
星座:水瓶
昵称:小小、小钰
绰号:小不点
个人爱好:唱歌、看书、吃东西、乱创意
家庭成员:奶奶、爸爸、妈妈、姐姐
教育背景:大学
就读高中:昌江一中
就读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启蒙教练:龚循谦
最喜欢的电影:变形金刚
最喜欢的歌曲:《笑忘书》、《铿锵玫瑰》
最喜欢的食物:不挑食
最喜欢的衣服:喜欢穿休闲运动的衣服,但是特别喜欢看复杂漂亮的公主裙。
最喜欢的颜色:紫色
最喜欢的地方:自己家——景德镇,因为很有特色
最喜欢的异性类型:完美类型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
最遗憾的事:在爷爷去世之前还不懂事

最高兴的事:和妈妈打电话
儿时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摸鱼、打弹珠
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唱歌
最喜欢的男艺人:甄子丹
最喜欢的运动员:高敏
最喜欢的一句话: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最爱吃的菜:以奶奶腌渍的南瓜皮,西瓜皮为主料做的,等等。
异性的类型:完美
【人物介绍】2006年,吴静钰在亚锦赛的赛场上输给了泰国名将姚瓦帕,两年后,吴静钰又败

在中华台北选手杨淑君手中,亚锦赛的冠军再次擦肩而过。难能可贵的是,吴静钰虽然丢了金牌但是却没有丢掉信心。她将与杨淑君在北京奥运赛场上一决高下。
2006年吴静钰夺得了中国亚运会历史上第一块跆拳道金牌,2007年又成为世锦赛冠军,虽然顶了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两顶帽子,但只有夺得奥运会冠军才能成就真正的王者地位,作为跆拳道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吴静钰也成为了对手竞相研究的对象。
【运动经历】1999年 江西省景德镇市练习跆拳道 教练龚循谦。

2001年 进入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跆拳道队 教练王志杰 。
2004 年进入国家跆拳道青年队 教练鲁凡。
2005年 进入国家跆拳道队 教练卢秀栋。
【非冠军小钰】2006年 亚洲锦标赛47公斤级亚军;

2006年 世界杯47公斤级亚军;
2008年 亚洲锦标赛47公斤级亚军;
2009年 哥本哈根世界锦标赛49公斤级第三名;....
【冠军小钰】(更新中....)

2003年 第5届城市运动会47公斤级冠军;
2004年 全国冠军赛47公斤级冠军;
2004年 世界青年锦标赛49公斤级冠军;
2005年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47公斤级冠军;
2006年 中国首届国际公开赛47公斤级冠军;
2006年 全国冠军赛51公斤级冠军;
2006年 多哈亚运会47公斤级冠军;
2007年 北京世界锦标赛47公斤级冠军;
2007年 全国锦标赛47公斤级冠军;
2008年 好运北京国际邀请赛49公斤级冠军;
2008年 全国跆拳道锦标赛51公斤级冠军;
2008年 北京奥运会49公斤以下级冠军;
2009年 第11届全国运动会49公斤级冠军;....
【奥运·巅峰的一天:2008年8月20日】2008年8月20日,获得北京奥运会49公斤级冠军。夺冠战役如下:
Round 1 米尔德丽德·阿兰戈(肯尼亚)0:7 吴静钰(中国)【Ko】
Round 2 吴静钰(中国) 8:1 萨奇(瑞典)【Ko】
半决赛 杨淑君(中华台北)1:4 吴静钰(中国)【Time Up】
决赛__ 吴静钰(中国)1:(-1)布特蕾·贝德蓬(泰国)【Time Up】
【概述】●以德服人的狠姑娘^^
吴静钰 生于1987年07月13日,中国江西人,中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是一位难得的

跆拳道天才,爆发力和柔韧性俱佳,攻击性强,连续得分能力突出,因此获得“轻型轰炸机”的美称。她的出现,弥补了中国在跆拳道女子小级别的空缺。赛场上的她是狠角色,总想一脚就把对手劈倒;赛场下的她则是小孩子,降完体重仍留恋饼干的味道———她就是吴静钰,这个有着两面性的姑娘,是跆拳道界最红的明星。作为中国跆拳道新一代领军人物,吴静钰有一个可爱的绰号,“钰兔”。2008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金牌获得者,实现了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的大满贯。
在金牌和突破的背后,是对于运动员看来司空见惯的伤病,但是吴静钰的伤病却来得有些让人哭笑不得——踢对手踢得太狠了。“比赛难免有伤病,好多伤都是因为在踢对手的时候发力太狠了,不小心伤到自己了。不过没关系,这是硬伤。我身上的伤不多,都是一些急性伤,就是创伤,很快就好了,没有老伤。”,吴静钰平静的说。伤病,对于这名年轻的姑娘,似乎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踢人太狠当然就意味着进攻。谈到自己的风格,吴静钰表示自己的风格就是进攻,而进攻也正代表了吴静钰的性格。“我就是喜欢进攻。我平时还是很安静的,但是一到场上就兴 奋,特别是一喊起来,攻击力就特别旺盛。”
不过,在生活中吴静钰也有幽默风趣的一面。当有人问到身材娇小文弱吴静钰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坏人怎么办的时候,吴静钰文静地说:“我们讲以德服人吧。”这一回答也引起了旁人的爆笑声。
●差点走上了影坛
更有趣的是,吴静钰最初出名却是靠演电影,她在陶红主演的《跆拳道》中出演“少年陶红”。 《跆拳道》讲述了陶红饰演的刘立和吴迪饰演得杨卉,怎样从跆拳道爱好者,变成 为国争光的跆拳道运动员的故事。清爽、干净的外表让吴静钰早在4年前就有了接触娱乐圈的机会。
在电影《跆拳道》中,当时还不到16岁的吴静钰饰演了“少年陶红”的角色。比 赛前一天,《跆拳道》电影剧组到体育馆物色演员。半个月后,正在南昌训练的吴静钰接到导演的电话,她被告知将正式出演影片《跆拳道》里的“少年陶红”。那次“触电”, 吴静钰完全不像在跆拳场上那样游刃有余,僵在那里不知所措。“加上当时天气冷,我浑身都木了。”吴静钰无奈的说。在导演的指导下,她才慢慢进入角色。“我还是觉得应该 好好练体育,拍电影要来回地拍一个镜头,挺枯燥的。”
●获奖历程
吴静钰出生于1987年,12岁开始练习跆拳道,当时,她只有1米4,对跆拳道一无

所知,甚至都不知道身高对于一个跆拳道运动员的重要性。而启蒙教练也因此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你从哪儿找出这么个小不点?”,这是每个人看到吴静钰后的第一反应。然而,两年之后她便被选入了江西省队,三年后又成功入选国家队,很快,这个小不点便成长为跆拳道界的超级天才。
2006年多哈亚运会,吴静钰一鸣惊人,在跆拳道女子47公斤级的决赛中战胜了中国台北名将杨淑君,问鼎冠军。尽管此前中国跆拳道队由陈中和罗微在奥运会上获得过三枚金牌,在世锦赛的成绩也相当优异,但却从未在亚运会上摘得过金牌。吴静钰的这枚亚运会金牌,不仅仅是中国在历届亚运会上夺得的首枚跆拳道金牌,更实现了中国跆拳道在小级别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2007年世锦赛,在47公斤级的决赛中,吴静钰又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泰国名将姚瓦帕,为自己摘得了最有分量的一枚世锦赛金牌。此前,姚瓦帕曾在亚锦赛和世界杯赛上两次战胜吴静钰,不过,谁也没有料到,吴静钰能够以5比0的绝对优势获胜,这也让她在国际跆拳道界一战成名。从此,吴静钰也就成为了一个众多竞争对手的研究对象。
尽管近两年势头正猛,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却来之不易。由于名额的限制,跆拳道队不得不在雅典奥运会冠军罗微和吴静钰之间作出抉择,一个是征战沙场多年的金牌老将,一个是风头正盛的新科世锦赛冠军,最终吴静钰凭着自己的凶猛进攻和凌厉的气势获得了这一张宝贵的奥运会门票。而她在奥运会上表现,更是没有令国人失望,她充分发挥除了自己最擅长的踢腿击头得分,将每一个对手置入绝境,漂亮地赢得了每一场比赛,最终问鼎冠军。
“这是我的风格,从小都是这样,我就是喜欢进攻。”漂亮的扫腿进攻,直击对手头部,这是吴静钰在赛场上给人们刻画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
【吴静钰:奥运夺金只是时间问题】2008年8月20日,江西籍奥运选手、2007年世锦赛冠军吴静钰将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

馆参加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比赛。作为该级别比赛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很多人对她寄予厚望。8月15日,记者来到江苏省跆拳道队训练基地,实地探访了这位世锦赛冠军日常的训练情况,其队友希望这次她能拿到奥运金牌,成为真正的王者,因为吴静钰是他们比赛和训练的榜样。
●教练慧眼识英才 “小女子”渐成大器
2008年刚满21周岁的吴静钰从12岁时开始练习跆拳道。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她为中国队实现了跆拳道项目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在去年5月举行的跆拳道世锦赛上又勇夺47公斤级冠军,正是这个冠军为她打开了奥运会的大门,夺得了49公斤级别的奥运会入场券。
老家在江西景德镇的吴静钰,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被教练王志杰选中的,当时她身高刚过1米4,那个时候在以身高腿长为选拔原则的年月,谁也看不上这个矮个儿,但教练王志杰坚信,这个丫头一定能够成才。王志杰将吴静钰带入了江西跆拳道队。2003年,王志杰转投江苏跆拳道队,吴静钰也跟随教练“转会”到了江苏。在王志杰的指导下,吴静钰的成绩提高很快,身高也从1米4变成了现在的1米66。练习跆拳道不到两年,吴静钰就取得了全国比赛47公斤级的冠军,去年的亚运会和上月的世锦赛中,她又连夺两金。如今,吴静钰只差一枚奥运金牌了。
●刻苦训练筑就日后辉煌之路
江苏省跆拳道队助理教练马文举介绍说,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是很辛苦的,很多人看到他们在台上的辉煌,但往往会忽略他们身后的付出和努力。正在训练的队员张亚楠和王林证实了马教练的说法,他们说,日常的训练的确辛苦,队员们每天5:30起床,训练到8:00,早饭后继续训练到11:30,下午和晚上还有训练的课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一直保持着每天四训的课程。
但也正是如此高强度的训练,才得以让他们在赛场上所向披靡,其中吴静钰更是他们比赛和训练的榜样。他们说,尽管训练很辛苦,但日常训练时吴静钰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为自己“加压”。正是如此的付出,换取了现在的收获。现如今在赛场上,吴静钰成了让对手闻风丧胆的“进攻狂人”,她曾经在全国冠军赛上用1分08秒打倒对手,在世锦赛决赛中让对手主动“缴械”。加入国家队后,也是这样一个女孩让一直在小级别上“低人一等”的中国女子跆拳道队为之振奋。
●吴静钰:期待国歌奏响国旗升起
如今,吴静钰成为了中国跆拳道队女子49公斤级的夺金点。在先前的采访中,江苏跆拳道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曾说过:“国家跆拳道队之所以将49公斤级这个从来没在奥运会上参加过的小级别报上去,就是因为在吴静钰身上看到了夺金的希望。可以这么说,这块金牌我们是志在必得!” 去年世锦赛的夺冠让吴静钰更加有信心,她说:“我期待能站在北京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听国歌奏响、看国旗升起。”她的教练王志杰也非常有信心地说:“她现在的心态和状态都不错,奥运夺金,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 ^ ”
【后奥运时代的小钰】●赢得荡气回肠
2008年8月20日20时30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里,21岁的吴静钰站在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的冠军领奖台上,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流着泪水和全场观众一起唱响国歌。
经过一天四轮的苦战,脖子上挂着“金镶玉”,看上去文静、柔弱的吴静钰开创了一个历史:她是中国跆拳道小级别上第一个奥运冠军!
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一共有16名选手参加,吴静钰作为世锦赛冠军,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参赛。而亚锦赛上曾经战胜过吴静钰、来自中华台北队的杨淑君同在上半区,两人将在半决赛提前决战。
观看吴静钰的比赛,所有记者最大的感觉就一个字:爽!这个看上去柔弱、生活中喜欢变形金刚的小姑娘拥有自己的绝活——精准、勇猛的“下劈腿”,而且上去就冲着对手的头部,往往是一击致胜、打懵对手。吴静钰这种泼辣、勇猛的打法,也为她在国家队中赢得了“小辣椒”的外号。
2008年8月20日,“小辣椒”吴静钰果然足够勇猛,她从上午9时开始的第一轮比赛,一直打到晚上8时的决赛,一路上四场较量,场场能够用“下劈腿”击中对方头部得分,前两轮比赛甚至都没等到三节比赛结束,就早早获得7分的优势,从而提前锁定胜利。具体战况是:第一轮,吴静钰面对肯尼亚选手阿兰戈,仅仅用了两节比赛,就迅速以7比0横扫对手;第二轮,迎战瑞典选手萨奇,吴静钰尽管和对手交战到了第三节,但最后一节2分钟的时间并未用完,就以8比1获得胜利。
比赛中,吴静钰三次击中对方头部、两次直接将对手踢倒;第三轮,进入四强的吴静钰和杨淑君果然碰面了,比赛的结果是4比1,吴静钰用一记击中对手头部的表现,把自己送进了决赛;而决赛中面对泰国选手贝德蓬,吴静钰已经势不可当:她一上来就是两脚,两次将躲让的对手踢倒。最终的比分似乎优势不大,但整个比赛过程一直是吴静钰压制着对手打,而贝德蓬只有招架之功,甚至因为进攻消极,被裁判两次警告,罚掉了1分。 于是,凭借1:(-1)的这个比分,小钰赢得了分量最重的冠军。
●喜欢钻研录像
优秀的选手,都有自己对待比赛的独特习惯,吴静钰也是如此。比如,昨天的比赛期间记者就注意到,她每一次登场之前,都会首先用矿泉水洗洗脸,甚至弄湿自己的头发,然后走上比赛台,面对着观众和每一个角上的裁判鞠躬……吴静钰的教练王志杰说:“用矿泉水洗洗脸是为了让自己清醒一点,全身心地去比赛。至于鞠躬,那是跆拳道项目上的重要礼节。吴静钰是个特别注重细节的孩子,她的礼节一直是最好的。”的确,即使是自己天天奋斗在一起的教练,吴静钰也是赛前赛后肯定鞠躬!
吴静钰还有一个好的比赛习惯,“我比赛之前通常会赶紧复习一下比赛录像,然后全力以赴。”据了解,复习比赛录像是吴静钰和她的教练王志杰一个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一方面发现自己比赛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了解接下来的对手,针对对手的打法进行有效的备战。另外,吴静钰介绍,看有自己参赛的比赛录像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因为比赛中可以看到很多自己“下劈,再下劈;劈头,再劈头”的动作,很鼓舞自己的士气。
当天晚上的决赛对手、泰国人贝德蓬,吴静钰此前在大赛中从来没有碰到她。对此,吴静钰说,“真的是不了解她,但赛前我把困难想得很多,这样打起来就有准备了。”王志杰教练则表示,“这个泰国选手的确没有任何的资料,是他们新换上来的一名队员。不过,我们通过观看她今天的一些比赛录像制定了战术。总的来说,我们要求以我为主。当然,吴静钰的比赛从来没有被动过,一直是主动进攻的……”此话一出,记者们都会意地笑了。的确,昨天吴静钰一路打下来,基本上都是压倒性优势获得胜利,绝对有这个自信的资本。
●回家为父母盖别墅
吴静钰的家在景德镇市吕蒙乡姚家咀——这地方名字听着像是农村,其实已经发展成为景德镇的经济开发区。不过,吴静钰的家是一排很旧的平房,石头垒起围墙,院子很大,但屋子显然已经历尽岁月沧桑,与周围那一栋又一栋漂亮的小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村里,你会发现我们家是村里剩下的唯一的平房,左邻右舍早都住进了洋气的小楼。”吴静钰曾笑说:“很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是不错的,之后我爸爸搞养殖业失败,一下子亏了好几万元,那时候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家里的条件因此一落千丈,还背上了债务。在村里划为开发区后,大家田都没了,但在经济上得到了补助,所以家家户户都盖得起楼房。她们家的经济情况虽然也一点一点在好转,但一直没有达到盖楼的程度。
2004年,吴静钰在美国打公开赛的时候,曾被那里随处可见的别致小楼所吸引。回国后她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盖一栋别墅,像在美国看见的,不是很高,屋前有池塘,很精致的那种,她甚至自己都已经画好了图纸。
拿到了奥运会冠军,问起她此事,她也笑说:“我自己肯定设计不出来了,还是要请设计师帮忙了。现在我可以回家为他们盖别墅了。”
●感情世界一片空白
在赛场上屡获佳绩的吴静钰,在情感上从未爆出过任何新闻。对此,吴静钰妈妈昨天微微一笑:“女儿从小就像个男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的,平时她也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但谈到感情,似乎还没有那种概念。”
为了女儿专心训练,吴静钰的妈妈说,她也会经常给女儿敲敲“小木鱼”。而吴静钰的回答总让她非常放心,“我从来没想过那方面的事,我的情感世界还是空白的,现在我想的是怎样把落下的学习补上,其他的还没时间考虑。”
生活中,吴静钰还是一个很爱看书的姑娘。在她的屋子里放着好多书,这中间有教他如何迈向成功的,也有运动生理,健康方面的。吴静钰曾天真地对妈妈说过,自己总觉得学的东西太少,领导开会,理解上好像总是慢一拍。其实面对媒体时,吴静钰的回答既有条理,又有内容。她的小学同学马航燕这样评价她:“在所有科目中,小钰的语文更好一些,这些年看到她基本上都在电视上,感觉她的表达能力很不错,我想跟她以前语文底子好有关系。”
走南闯北,国内国外,到哪儿吴静钰都吃得惯。妈妈称她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挑食什么都爱吃。虽然吴静钰的适应能力极强,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妈妈亲手做的炒白菜。有一次,吴静钰在海南集训打电话回家,特意告诉妈妈,那里菜的味道和家里差不多,那炒白菜烧得像极了妈妈的手艺。
说了吃的,免不了还要聊聊穿的。“小钰初一就住到体校,穿的衣服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运动服。一年前,她去参加同学的婚礼,怎么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点的衣服,后来都急了。”吴静钰的妈妈说,“之后虽然买了两件衣服,但她打电话告诉我,都放在箱子里乘凉呢,一年也不知道能穿几回。”
●全运夺冠成对手追赶目标
2009年9月9日,十一运跆拳道决赛阶段的比赛在滕州市体育馆拉开战幕 。在首日进行的女子 49公斤级比赛中,北京奥运会冠军吴静钰轻松夺冠,为江西省代表团拿到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身高1.65米,体重只有47公斤的吴静钰,用自己超强的实力和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全场。
轻松夺冠 奥运冠军一路过关斩将
江西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中,虽然只有一名选手参赛,但却是夺冠呼声最高的,因为这名选手就是北京奥运会冠军吴静钰。
吴静钰是跆拳道项目的唯一一个北京奥运会冠军,因此她的出场,引来了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集到了她身上。首场迎战新疆的冯飞,吴静钰连续两脚击中对方头部,以9:2大比分取胜。接下来,她又轻松击败广东的赵洋,半决赛,吴静钰的对手是浙江选手蒋梦菲,在全运会预赛中,吴静钰曾经爆冷输给过对手,所以这也是一场复仇之战,结果吴静钰5:0完胜,顺利杀进了决赛。
河北选手牛晓晓,是吴静钰夺冠路上的最后一个对手,只有22岁的吴静钰,在赛场上显得极为老成,尽管在身材上不如对手,但她精湛的技术和灵活的动作,还是让对手有些无从招架,7:1,吴静钰也如愿站上了最高领奖台。“真棒,打得就是好。”现场观众也被吴静钰的表现所征服。
赢得尊重 成为对手们追赶目标
虽然在比赛中都输给了吴静钰,但几个对手都是心服口服,承认自己的确技不如人,获得银牌的河北选手牛晓晓甚至表示,“吴静钰是我将来努力的方向,我会尽力去追赶她的。”
第一轮被吴静钰击败的新疆选手冯飞,是以2:9的悬殊比分落败,她在赛后就认为,“其实比分应该有希望更接近一些的。虽然她是奥运会冠军,但我并不怕她,我从内心里也是非常渴望能够击败她的。”
作为决赛的对手,河北选手牛晓晓也是以1:7的大比分输给了吴静钰,牛晓晓也毫不掩饰自己想要追赶吴静钰的目标,“进入决赛的时候自己还是挺兴奋的,但是比赛中,我的大赛经验不够丰富,跟小钰比起来还是相差很多,今后我要更多地完善自己,努力去追赶吴静钰,希望自己能够在将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媒体追逐 吴静钰保持冷静本色
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吴静钰就很有礼貌地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一心都扑在了比赛上,所以当赛后吴静钰出现在新闻发布厅时,应有的采访秩序全都被打乱了,几十名记者把讲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对于这次全运会,吴静钰承认打得并不轻松,“奥运会后,自己的准备其实并不充分,不管训练还是比赛都不在状态,感觉有些迷失了自己。能够打好这次比赛,主要还是自己在比赛中找到了对手的漏洞和破绽。”
谈到自己的未来,只有22岁的吴静钰还是非常冷静,“其实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要想保持好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下去。我想从现在开始,每一天每一步都是在我通往伦敦奥运会道路上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