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王 瑄男,1942年1月出生,山西繁峙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现任繁峙县政协副主席,兼任繁峙县经济领导组副组长和总工程师等职。主要业绩: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兰州化工公司,任苯乙烯技术员。1970年搞二乙烯苯生产小试,并设计了年产200吨的二乙烯苯生产方案,填补了国内新产品的空白。1971年,借调到北京燕化负责苯乙烯设计审查,并参与建厂工作。1972年,在燕山化工二厂参与聚丙烯新产品攻关组的工作,并于1973年生产出我国自行设计、具有独特工艺流程的新产品——聚丙烯。1976年调任繁峙县磷肥厂技术股长。1980年任繁峙县磷肥厂普钙车间建设总指挥,负责新增生产能力3万吨的新建工程,后任繁峙县磷肥厂副厂长。在此期间,组织了大型技改12项,对防尘除尘、减轻体力劳动、改善劳动环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起了重要作用。1984年调任繁峙县副县长,其间先后为繁峙县新上年产1000两的黄金矿3座,年产4万吨的精铁粉矿3座,洽谈引进资金1700多万元,新建年产3万吨生铁的铁厂1座。1988年被省化肥公司授予“在山西省化肥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二,王 瑄(1648-1730)字玉斯,陵水县安马村(今椰林镇安马村)人。清代贡生,候选翰林进士,官居广东肇庆府广宁县(现广东省四会县)司训。在肇庆府时,选送多名文士上京参加科举考试,许多人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回故里陵水掌学时,着力培养人才,其中有保送黄开秀入试,取得岁贡生。这就是说,在他门下,“人文蔚起”。

王瑄从小就聪明敏捷,后又勤读研究经书诗文,有“通经史、工诗赋”的身后造诣。跟那些文人学士交往中,常常以诗歌相赠和。首先带头对陵水八景逐一挥毫赋诗,得到后来文人诗兴,也对陵水八景吟诗抒情。根据瞿云魁主持修纂的《陵水县志》记载,存诗73首,都是清代人的作品,其作者共有9人,王瑄博得了“文行皆优”的声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陵水县知县的李聘,进士出身,文学双全。陵水县曾经受海寇的滋扰,李聘亲自率兵平海寇之乱。在教化方面,得到年老归里的王瑄的鼎力相助,使陵水县再次出现升平的景象。由于王瑄才华出众。功德非凡,所以在他六十一岁大寿的时候,李聘登门拜贺,赠匾曰:名重木天、德教世垂。同时,李聘还会同乡绅们制锦撰文,极力赞扬王瑄的功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