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西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甲西镇

乡镇概况甲西镇位于东经116°1′,北纬22°6′,地处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南部,鳌江下游南岸,东邻甲子镇,西接南塘镇,北与惠来县隔江相望,西河与鳌江从镇南北两侧通过。处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腹地。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海岸线长约11公里。海拔高度:13米。人口总数:12万人, 总面积:107平公里,全镇辖64个自然村,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万亩;总人口12万人,基本上都为农业人口。199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5亿元,是一个人多地广的纯农大镇。

历史沿革甲西,因地处于甲子镇之西,故名“甲西”。民国期间,甲西隶属于甲子,曾建过甲西乡;解放初期,划为第五区;1951年与甲东并为第八区;1956年改为两城区;1957年撤区并乡为甲西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3月废社设区;1986年冬撤区建乡;1996年,甲西撤乡设镇。

1957年,博社乡隶属于陆丰市甲西镇。

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蔡姓从福建莆田迁此置居,已有八百多年了。每年春节,大祖公祠源远堂石柱上的春联,由村里族老指定的文人贤士挥毫所写。从常常出现的“自宋开基,八百多年标骏烈;由闽迁粤,二十余代庆螽斯”、“源泉派衍莆田县;源岫屏朝博社乡”、“源溯莆田,黔地家声垂燕誉;远开博社,鲁阳族谱纪麟祥”三副对联来看,由此可见博社乡蔡姓开基已久,说出了蔡姓到博社乡的迁居路径是:莆田――黔地――鲁阳――博社。“济阳世泽;博社春光”也可看出博社蔡姓出自济阳郡的望族。[2]

经济概况甲西是陆丰市农业重镇之一.这里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林资源开发潜力大,十分适宜发展“三高”农业。近几年来,镇委,政府就如何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狠抓大农业,大搞多种经营”的战略,以“三水”(即水稻、水果、水产)作为发展甲西经济的主要目。

甲西镇是陆丰市的主要产粮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现有粮食商品基地1300多公顷、水果基地700多公顷、水产养殖基地450公顷、蔬菜种植基地700多公顷、原盐基地730公顷,产品畅销汕头、深圳、珠海等地。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兴起,通过外引内联,办起了电子厂,仿瓷福利厂和台商独资500万元兴建“长城大酒店”,并新建了面积1.2万平方米的城南市场。

交通区位与“三甲”(即甲子、甲西、甲东)等镇共同拥有可直接与港澳通航、通商的对外开放口岸——甲子港。距离香港仅有118海里,陆路有深汕高速公路和广汕公路在该镇北侧通过,省道内隆公路(S338国道)横贯全境,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文化教育教育、文化、医疗保健逐步兴旺。全镇现有中学2所(甲西中学、甲西二中),小学22所。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面积20公顷的希望实验学校正在建设之中。

旅游资源甲西镇旅游资源丰富,“海甲岭”、“乐善古观”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海甲岭原为军事重地,岭下海水环抱,沙滩平坦,水质清纯,岭上树林成荫,奇山异石,百态千姿。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乐善古观,位于陆甲大道通往甲子镇府的进口附近,又叫甲西腰带石乐善观,建筑具有古代风格,近年来扩大规模,成为宗教、旅游、商业、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旅游区。

历史传统甲西是一个光荣的革命老区.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周恩来、聂荣臻、叶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导革命工作,这里也是东江纵队在陆邑东南,坚持斗争的主要阵地。

领导班子甲西镇党委书记: 李文义,

甲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锦迎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80232

40850

39382

家庭户户数

13073

家庭户总人口(总)

80226

家庭户男

40845

家庭户女

39381

0-14岁(总)

35672

0-14岁男

18193

0-14岁女

17479

15-64岁(总)

40224

15-64岁男

20646

15-64岁女

19578

65岁及以上(总)

4336

65岁及以上男

2011

65岁及以上女

232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9498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