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学院简介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贵州大学按照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2001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开始招生。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2005年6月成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首批16家常务理事单位。2008年4月成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西南分会副会长单位。
科技学院坚持办学的市场取向,以为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黔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开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学院现设有文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商学、工学4个教学部,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绘画、声乐(播音主持方向)1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法、经、管、理、工、6个学科门类。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15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740平方米,现有藏书近10万册。校园网与学校连通。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5400余人。有在编教职工54人,其中教师3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9人。学院面向省内外招生,经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统一录取。学生毕业后授予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本科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按国家规定授予相关科类的学士学位证书。
科技学院作为贵州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试验区和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依托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贵州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办学,凭借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追求“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适应性”办学特色,遵循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原则,注重收费与服务匹配,现已成为贵州省具有一定办学规模、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院。
科技学院的奋斗目标是:力争用5-8年的时间,办成一所拥有6000—8000名本科学生办学规模,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学层次和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较好办学条件,整体办学实力居于全国独立学院较高水平,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全日制、综合性、新机制教学型大学[1]。
学院领导书记 孟爱玲
院长 张寒松
副书记兼副院长 董蔚然 杨震环
副院长邓洁梁蓓 吴晓兵 肖立斌
师资队伍孟爱玲
院办
高级政工师
院党委书记
张寒松
院办
教授 硕导
院长
严加华
院办
高级政工师
副院长 副书记
邓 洁
院办
副教授
副院长
梁 蓓
院办
副教授 硕导
副院长
封湘筑
院办
副处级组织员
董蔚然
院办
高级政工师
副处级组织员
刘淑芬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教授
部主任
祝蓓蓓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讲师
姬 丹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讲师
朱克晶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讲师
肖 洁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助教
叶天宏
商学部
副教授
部主任
杨 英
商学部
讲师
曹 姝
商学部
讲师
刘 佳
商学部
讲师
赵 鹏
商学部
助教
房开江
文学部
教授
部主任
董红缨
文学部
讲师
冯 丽
文学部
讲师
蔡 凌
文学部
讲师
张 慧
文学部
讲师
韩晓梅
文学部
讲师
张劲松
文学部
讲师
张亚军
文学部
助教
杨彦龙
工学部
讲师
刘 雯
工学部
讲师
梁 超
工学部
助教
黄 侃
基础部
讲师
王平判
学生工作部
讲师
学工部部长
胡玉群
学生工作部
助教
谢余松
学生工作部
助教
张 华
团委
讲师
院团委书记
廖 烨
团委
助教
王 松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讲师
蒋 平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讲师
王 鑫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