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念珠菌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疾病名称皮肤念珠菌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内脏感染。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于健康人口腔、消化道、阴道及皮肤无症状,因此,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常见发病诱因为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糠尿病等)或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发病时在黏膜可引鹅口疮、阴道炎;在内脏可引起肠炎及肺炎;在皮肤则引起皮炎即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皱褶部,如肥胖者颈周、乳房下、腋下和腹股沟;家庭主妇或饮食服务人员则好发于手的第3-4指间。表现为擦烂红斑;皮肤潮红、浸渍,有膜状脱屑,可因摩擦糜烂渗液,边界清楚,周围可有卫星状分布的丘疹、斑丘疹。自觉瘙痒或灼痛。在躯干部则表现为散在较大丘疹,顶部有鳞屑、颜色鲜红或暗红,无融合倾向。少数引发甲沟、甲周炎症,表现为甲周暗红肿胀,有压痛,不时挤出稀薄脓液。病程缓慢,常伴甲病变。营养不良及卫生状况差的婴儿可同时具有鹅口疮、肛周擦烂红斑及肠炎,称念珠菌病,常互为因果,使病情迁延。

治疗皮肤念珠菌病可外用制霉菌素洗剂或咪康唑、克霉唑霜;有糜烂时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鹅口疮用2%碳酸氢钠溶液含漱或外擦甲紫(龙胆紫)溶液,有肠道症状时,口服制霉菌素。

疾病描述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内脏感染。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于健康人口腔、消化道、阴道及皮肤无症状,因此,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常见发病诱因为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糠尿病等)或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发病时在黏膜可引鹅口疮、阴道炎;在内脏可引起肠炎及肺炎;在皮肤则引起皮炎即皮肤念珠菌病。

症状体征颈前、指间、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股内侧、臀部、肛周、会阴、外生殖器等皮肤皱折处有无潮红、发白、鳞屑、糜烂,指甲有无变厚、变色,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压之有无少量分泌物渗出,口角有无糜烂、浸渍或皲裂;对婴儿注意其皮肤有无成群的、附有细圈鳞屑的红色斑丘疹或脓疱,口腔粘膜、舌、齿龈等处有无乳白色薄膜。注意有无内脏病变。

疾病病因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曾否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是否经常与水接触。

诊断检查直接镜检:女性用较长的消毒棉拭子取阴道、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壁上乳白色薄膜,男性刮取阴茎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处皮损表面鳞屑作为待检标本。将待检标本用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制片,镜下可见成群的卵园形孢子和假菌丝,如找到较多的假菌丝时,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阶段,对诊断更有意义。

染色检查:也可用革兰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或PAS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其阳性率均比直接镜检法高。革兰染色,孢子和假菌丝染成兰色:刚果红和PAS染色,孢子和假菌丝则染成红色。

分离培养:涂片检查阴性的患者,可进行念珠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受检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多采用试管法培养)。接种时将试管培养基斜而割破少许,每管接种2-3处,每份标本接种2管。将培养基放入37℃温箱内孵育24-48小时后观察,可见大量乳白色菌落生长,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落涂片,直接镜检或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芽孢子,可初步诊断为念珠菌感染。

用免疫双扩法或胶乳凝法可检出白色念珠菌抗体。

[1]治疗方案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去除致病诱因,如患有糖尿病要同时进行治疗。

3.对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考虑停药或改药。

4.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可选用:①2%甲紫溶液;②制霉菌素粉剂或软膏1万~5万U/g;③2%咪康唑霜、1%益康唑霜或3%两性霉素B软膏。

5.系统性念珠菌病和严重的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患者可采用全身用药方法治疗。可选用氟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的日剂量相同,治疗时间取决于病损部位和患者的临床反应。对急性阴道念珠菌病一次口服150mg即可;口腔、食道念珠菌病为50~100mg,1/d,连续1~4周;其他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推荐剂量为第一天400mg,以后200mg,1/d,至少持续4周,症状消失后再维持治疗2周。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病也有良好治疗作用。

具体治疗方法

1.局部疗法

(1)2%克霉唑、咪康唑或酮康唑霜;或复方雷锁辛搽剂,外搽,每日2次,主要适用于多种皮肤念珠菌病。伴红痱的丘疹形念珠菌病尚可外搽含制霉菌素的硫磺炉甘石洗剂,每日4一6次。间擦疹常需加用扑粉。

(2)制霉菌素搽剂(制霉菌紊10o万U,甘油10ml,蒸馏水加至60ml),主要适用于鹅口疮及生殖器念珠菌病,外搽,每日2~3次。

(3)制霉菌素栓剂(每个5万一10万U),适用于念珠菌性阴道炎, 每晚一次,连用1一2周。

(4)多聚醛制霉菌素5万U加生理盐水5ml,或两性霉素B5mg加注射用水20m1,作气雾吸入,每日2~4次,适用于口腔及呼吸道念珠菌感染。

2.全身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内脏念珠菌病及严重的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

(1)制霉菌素:每日200万~400万U,分4次口服,儿童5万~10万U/kg·d。该药在肠内极少吸收,主要用于消化道念珠菌病。

(2)酮康唑:0.2g,每日一次。疗程视感染类型和患者的反应而定。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伊曲康唑: 200mg,每日一次,连用4周以上。

(4)两性霉素B(0.5~1mg/kg·d)静脉点滴,或合并口服5-氟尿嘧啶(150一200mg/kg·d),可有一定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

用药安全正常人一般不易患念珠菌感染性皮肤病,只有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低的人(如糖尿病人、癌症病人、艾滋病人)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皮质激素等病人,才易发生念珠菌性感染。如已发生这种皮肤病,病因又不甚明确者,应速去医院查找病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