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阵
古代先秦有“坐阵”,既临战前采取坐姿的战斗队形。先秦时期,“坐”指双膝着地、两脚后置,臀部放在脚后跟之上的席地而坐。坐阵在先秦使用较多。如《商君书·赏刑》载:“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中,……士卒坐阵”;《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楚伐绞(今湖北陨县西北),……楚人坐其北门”;《左传·宣公十二年》载:“赵*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席,席地而坐)。坐阵自秦汉以后少见。坐阵的主要作用:一是在部队处于守势或劣势时,采取坐姿可以稳定队列,不致发生移动变化,更不致随便后退;二是坐下以后,可以发挥盾牌的遮挡作用;三是坐姿便于发弩。参见“立阵”、“圆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