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浙江杭州人,生于1949年3月,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主任
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现任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
主要科研工作经历
1982.7~1990.6 在局二测中心从事地壳形变监测分析与地震预报,致力于区域应力场强弱转化、地壳运动与形变特征及地震趋势研究工作
1990.6~现在 在局二测中心从事监测、预报、科研管理,探索形变监测系统整体优化的科学思路、方案,参加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立项、设计等工作。在科技管理中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群体成长的氛围
代表性论著、科研成果与成就
作为编写组成员编写过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系列教材《地震地形变观测技术》。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专著《我国西部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报研究》,获2003年度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
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02)专项:GPS在地壳形变测量与地震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获中国地震局199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加“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发表地壳形变等科研论文多篇,获基层科技进步奖多项。为1998年度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丁 平 男,48岁,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就职于山西汾阳阻断癌扩散转移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参加工作从事中医中药学习,1969年首先提出大蒜有抗癌作用,并得到山西省卫生厅肿瘤防治办公室的肯定。1970年运用于临床。1971-1973年间,与部队许典乙主任医师、山西省肿瘤医院代光寿教授并同交流探讨肿瘤病因、病理及防治。1974年曾遭“文革”冲击,得迂原国民党政府医学博士吴古玉教授传教。1978年报考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生受汤钊猷教授指导:中西医结合对肝癌的研究。1979年受解放军总医院吴再东博士指导:研究肿瘤病理。同时师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周金黄教授指导:气血研究。1980年又受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指导:从事中医中药对防治肿瘤的研究。1980年春节受到山西省卫生厅肿瘤防办的慰问。主要成果有:大蒜食管癌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主要是把大蒜汁(油)脱臭,加入氨基酸及其它药物的一种专治,食管癌中段,鳞状细胞癌的专用口服液。此成果投资少,见效快。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医中药阻断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临床研究,主要是对中晚期肝癌、肺癌、白血病患者的挽救治疗。该成果荣获吕梁行署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著述:撰文《谈谈癌症》(以摘抄名誉发表在73年科学实验第3期上)、《甲状腺肿局部可直接注射碘酊治疗》(人民日报1976)、《中医药对肝癌的治疗研究》(中科院转山西省卫生厅1979)、《中医中药阻断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对乳癌的临床治疗》(在全国第四届乳腺癌专业大会进行宣读)、《怎样预防恶性肿瘤》(中国名医高新理论与实践)。并对癌扩散转移后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并认为癌细胞扩散转移是病情山发展到极限只要医治正确,就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