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桥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青山桥镇简记这片在清代被称之为十四都的狭窄的盆地上,它的地形为低山丘陵工,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属于我国江南丘陵中的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为含铁铝较多的红壤,偏酸性,肥力较低,山地种有马尾松、杉木、油茶、油桐、楠竹等,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树、冬青、棕树,落叶阔叶林有枫树、梓树、泡桐、栗树、槐树、木诸树,竹类有楠竹、斑竹、丛竹、箭竹、菖竹、紫竹、实心竹,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有桎木,石木诸、杜鹃、黄荆、白茅、黄厄,野生动物有獐、野猪、黄鼠狼、猢狸、野兔、喜鹊、乌鸦、老鹰、长尾鸟、杜鹃、鹧鸪、啄木鸟、布谷鸟、野鸭、白鹭、翠鸟、白头翁、鹡鴒、野鸡、竹鸡、八哥、禾鸡、猫头鹰、落山鸡、鳖等。

青山桥镇辖:青山居委会;青山桥、新铺、晓南、上方、沙林、大河、草衣、松柏、扶冲、燕岩村、四境、高山寺、高屯、凤坪、和家、新阳、马栏、龙书、龙安、菖塘、富石、富晓、观山、三富、群强、心田、桥头、光福、联兴、爱国、石板塘、龙舞、大仓、石塘、鳌鱼、霞岭、金狮、天堂、高青、石门40个村委会。

青山桥既可以泛指歇马、石鼓、明道、环山、分水、较场、青山桥、霞岭、晓南、松柏桥即青山十乡,也可指青山桥、霞岭、晓南,还可以特指青山桥街上,①全镇最高峰为昌山锋鳌峰,高755.1米,是湘潭县第一高峰,同时也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昌山九景分别为仙女峰、观音寨、香炉寨、三碗斋饭、太公钓鱼、锦鳌山、青龙岭、北斗坨、匕斗槽(也叫匕星岩)。此外还有龙洞、赵启霖曾作一首对联《题昌山九景》“仙女拜观音,手捧香炉,头顶三碗斋饭,太公钓锦鳌,身骑青龙,脚踏北斗匕星。”

本镇矿产有明道乡的花岗岩,观山村的生石灰,青山桥的铀235(因环境问题不能开采)。②镇内有万家村、周家大岭的石材经机械逐磨,形成坚定美观的板材,远销省内外各地。海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些石斧、石镞以及一些陶片。此外还发现了一批古墓葬,其中竹塘村竹叶塘墓群、屋场山墓群,高家坪村大瓦屋墓群,万家村湾背山墓群,将军村祠堂岭墓群,珠山村赵家坪后山墓群,栗山村三河墓群,五家嘴村船形山墓群,森梅村门前山墓群,这一些都是东汉时期的墓群。此外还有东汉——晋代墓群在道贯村虾公塘。这些古墓葬,多露砖室墓,砖呈青灰色,饰菱形网纹、文格纹、布纹陶罐、布纹陶坛等文物。在虾公塘墓群,墓砖侧印“张师”等字。本镇有定海寺、昌福寺、雷祖殿、紫云庵、南云庵、半山亭、石龙寺、两湘亭、稍息亭、优钵寺、森林寺、天符庙、青龙庵等古建筑。此外还有晚清四川提学使赵霖故居,赵启墓位于栗山嘴村桐子屋场后山,与其祖父赵照德合葬。祖墓筑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月,赵启霖墓筑于1935年11月,至今保存完好。这位清朝遗老所书的“凤集高梧”的匾额至今悬挂在县六中教学楼。

青山镇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总人数的99.76%,此外还有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尼族、水族、回族、侗族、瑶族、彝族、黎族、壮族。本地姓氏人口最多的是赵氏,其次是朱氏,有复姓三个分别为伍赵、欧阳、端木(章木),赵氏包括赵氏和伍赵氏。伍赵始祖于伍文英,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荷溪来湘潭县十四者道贯咀千户塅,给赵远芳为子,复姓伍赵。

镇内河流叫青山河(现在多叫涓水或涓江),是涓江的支流,发源于石鼓顶山峰村,纳双河、山田冲、普冲水、红水、福霞水、云霞水、欧冲水、摹古石、西冲、昌山、曾罗冲、万家水、四路港水等,形成一个树枝状,向心状水系,从中部穿过经晓南出境,流入龙口乡。湘莲于1976年试种,到1983年规模渐渐扩大,到1987年仅石鼓镇就种植湘莲3186亩,总产壳莲318吨,亩均100公斤。以后面积直线下降,至1998年,整个石鼓镇只有湘莲280亩,总产壳莲21吨,亩均75公斤。

本地手工业历史悠久,只随时代而变迁,具有地方特色,原有的制伞业,制笔业,纺织业走向衰落,有的甚至停止。建筑业作为本镇历史最久,综合性强的一种手工业,历代以来都有相当数量的人。此外皮鞋业是镇域七十年代后新兴的手工业,使青山地区成为省内外闻名的皮鞋之乡。

宋朝庆元一年(1195),“昌山之竹开花结实,取治之始稻谷,每石得米4—5斗,掺粳熬为汤,香与粳同。贩粜于市,谷价为平。”清朝嘉庆三年(1798)昌山之竹再次结实。

镇域内早大旱灾为民国二十三年5月1日—9月3日,110余天无雨,人们被迫四处找水吃,至今仍留传着一些民谣如“天不平,地不平,旱魃鬼到三坪,三坪饿死人。”三坪分别为汤家坪、湾塘坪(又叫安乐坪)、高家坪。“热七打鼓热六唱,求得太阳好晒浆。”“烈日炎炎似火烧,万亩田禾尽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求雨迎神白粮糕。”

民国二十年5月28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发生洪灾,山洪暴发引起损失巨大,人们流离失所,有诗纪其事云:“山洪暴发千户苦,沦郊薮万家疴,王朝不管孽龙事,野蔓荒烟鬼唱歌。”此外

1977年5月30日(农历四月十三日)也发生特大洪灾。

对于本地隐山文化就此告一段落吧,最后我用竹叶塘完小的校歌结束全文。“昌山峻,涓水长,多士于此修藏。道德、学业、日进无疆,愿榆便楠杞梓与松柏同祯祥,蔚为祖国民族之光。”

①朱先涛作了一幅《地名联》 状云上青山,眺古塘,览梵铎梵铎,手捧草衣献竹浪;将军骑驷马,擂石鼓,斩锦鳌,鞭赶龙虎入石门。(上述打横线的均是青山区内的地名)

②有三条县级公路,分别为花石——晓南——松柏桥——青山桥——明道——石鼓——歇马——莲花——山枣(花山公路),黄荆坪——分水——环山——歇马——(黄歇公路),分水——较场——青山桥——霞岭,其中花山公路和黄歇公路是用来运歇马周家大岭的石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