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


康文,1967年生于北京,河北南皮人。工于绘画,旁涉书法。
2006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全国收藏家关注的中青年书画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代理画家。
作品参展:
第二届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
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
“墨相”乙酉大寒13人联展
6+1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宋庄制造3
上上国际艺术展
《画语者》艺术家2008(首届)年展
专题介绍:
《鉴宝》、《收藏家》、《中国青年报》、《画风》、《中国书画》
《美术文摘》、《东方艺术.书法》、《东方艺术.国画》、《江苏画刊》
《美术报》、《中华书画》、《检察日报》、《美与时代》、《十方艺术》
《荣宝斋.画廊》《中国当代瓷画艺术》等刊物均有专题介绍。
出版:
《天瑞堂画语》、《江苏画刊提名21世纪优秀艺术家—康文》等。
画家康文的相关评论
v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康文兄生于燕赵,而长于蓟
辽,地气浸染,民风滋润,使他有一身凛然的豪侠气。三五知己
小聚,两杯热酒下肚,康文兄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天南海北一通
神侃,一股脑倒出来的都是剑胆琴心、古道热肠。康文兄还有一
股天真的孩子气,做什么事都由着自个儿的性子来,情动于中,
爱憎好恶、嬉笑怒骂遂形之于色。可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叶康宁
艺术是讲求创新的,单凭描摹确立不了自己的面目,更体现不出
画家对人类的贡献。许多资质才力不济的人,徒做了艺术的牺牲
品。康文积极地借鉴传统,又致力于对民间艺术的深挖掘,他赋
予了传统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绘画技术的革命,而且是对传统
审美的革命。
他意识到只有以自己的眼光来评判传统,才能证明我们是喘息着
并思考着的。像康文这样锐意求新的聪颖人士,一不留神就可能
成为屈指可数的艺林大将。
—— 刘玉锋
绘画艺术更高级的特征显现,应该是"理智的产物而不仅是手工
的产品"(丹纳《艺术哲学》语)。康文的画是可以说明画家是
理智的,这样的理智来自画家对于知识、经验和技术的追求与吸
收。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画家非理智的一面,从这个面上去看
画家也看他的画,可以让我们解读画家心上的那份自由,艺术上
的那份自由。他的言说智性和理性,乃至他的非智性非理性,是
完全出自康文自己的性情。看得出,他的不断扩大的心灵与限制
心灵扩大的矛盾的情绪,在他的言情画中得到了适当的倾述。有
着他对于性情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独自的体会与表达。让
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粗浅者见其粗浅,深厚者见其深厚。
——李文岭
康文的画,可以看作当代人为那些书作的插图。贯串着解剖人
性人情的渴求,极力想张扬个性,显示与人不同的面目,和鲁
迅《文化编至论》中的理想一致。有稚弱处,但不纤细薄脆。
此外,其作品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农耕的悠闲、平和的心性。人
物鲜活而血肉化,可出可入,可吟可居,可谈可亲。形式上亦
达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把桑叶化为亮丽的丝,缠在个性
化的精神梭子上,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云锦。
— —柯文辉
康文的画有一种文学的叙述性。他的叙述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而是在夜里、在梦中,他的画让我想到了李煜的词,想到“春花
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对于学习古人,康文有着自己
的选择,他要找到自己与古人的会心之处,比如,他对金冬心就
情有独钟。很明显,康文的文学修养和书法滋养了他的绘画。这
使康文的画一出场,就与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他的画如同一幅幅
“隐世之章”,让人产生一种隔世的想象。
——弘石
如今是个崇尚自我的时代,但这个时代所最缺失的,恰恰正是
自我,艺术上更是如此。人们过多地关注着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和认可度——自我被他物所控制,物质的自我奴役着精神的自
我。于是,康文这种孩子般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的作法以及
用这种态度进行的艺事上的努力和实验,首先满足和愉悦的是
自己,然后再去引发观者的同感与共鸣,可谓是真正的自我——我
觉得,这是干画画这份工作的正确作法。只不过,“由着性子”
和引发观者之间的转化,需要艰苦的寻找。
——陈震生
个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