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镇
忠州镇历史忠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创造了早期的忠州文化,成为华夏文明之一——长江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州古城有2300多年的记载历史,由汉迄今历为郡、州、府、县治地。忠州人杰地灵,战国时有“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将军、汉末有蜀汉壮烈将军严颜、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等,均是著名的忠臣良将,使忠州人的“忠”字享誉华厦;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为官忠州,留下不少佳话。忠州镇建镇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时名临江镇,迄今200多年历史,后又叫过“城厢”、“精忠镇”、“城关镇”等名,1981年更名忠州镇。
忠州镇简介忠州镇是2006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忠州镇和甘井镇合并而成,镇政府驻原忠州镇颜严路社区。忠州镇是重庆市忠县的城关镇,距重庆主城230公里,位于重庆东下,长江北岸,南临长江。幅员面积136平方公里,城乡兼容,其中城区约1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4个村民小组、9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4117户,总人口12.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人。全镇人口以汉族为主。镇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同驻忠州古城。
忠州镇是忠县交通枢纽。水陆路交通便捷.镇境内各条主干公路硬化,农村公路通达各村各社。忠州镇经济一、二、三产业并举。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本级财政收入169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农业经济结构渐趋优化,“大户”带动的种植、养殖产业逐步形成。全镇有个体工商户3465户,私营企业82家。2003年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4亿元,入库税金2400万元。
忠州镇社会事业功能齐全。境内有中小学校24所。在校学生144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7%。各学校在夯实教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方面超前发展。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较为齐全,教学设施完好,图书数量逐年增多。实验开出率达100%,忠州镇被评为“重庆市电化教育综合实验镇”。境内有县、镇医疗机构5个,镇、村、社区两级卫生保健网络完善。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城镇居民电话普及率达92%,农村电话普及率达60%,近半农民饮上自来水。
忠州镇社区管理不断加强。近年来,借助移民迁建和“星光计划”,各社区加强阵地建设,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条件有明显改善。镇政府单设城管办公室,专门负责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居委“三职”干部基本配齐配强,其工资纳入财政安排,并进行社会保险,福利得到改善。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和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决事进入规范化轨道。社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服务不断深化和加强。社区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三无居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
忠州镇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县城迅速扩容,建筑剧增,风貌日新,一座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全镇各村的“村街”建设发展较快,新建香山、长河和郑公居委等6个居民点,农村建房注重景观设计。具有民俗特色的西山小区开发拉开序幕,开发势头良好。
忠州镇有酒店、宾馆80多家,其中三峡风大酒店、大帝花园忠州酒店和香山宾馆等星级酒店享誉华夏。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中行、工商行、农行、建行、信用社等5家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都有分支机构设驻忠州。重百商场、新大兴超市、巨龙超市等外来商业入住忠县,以及本地商家星罗棋布,生意活跃。
忠州镇多年保持全县经济发展“五强”乡镇之首,是重庆市级文明镇,镇党委是重庆市级“六好乡镇党委”。
忠州镇人“守法、诚信、进取、开明”,愿与国内外有识之士广交朋友,共谋发展,打造名镇,光大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