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肛肠疾病的简介: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肛管、大肠上的各秆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

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20-50岁人群进行普查显示:肛肠病患者率高达72%,女性略高于男性。

肛肠疾病的种类肛肠疾病是指发生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及部分结肠疾病,目前医学记载达七十余种,其中发生在肛门直肠肠段最多,如痔疮、肛裂、肛痿、肛周脓肿、肛乳头瘤、肛隐窝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肛门湿疣、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症、肛门周围神经性皮炎、肛门接触性皮炎、肛门癣、肛门闭锁、肛管炎、耻骨直肠肌综合症、骶尾部畸胎瘤、肛管癌、肛管皮肤缺损、直肠尿道痿、蛲虫病、直肠癌、直肠类癌、直肠息肉、脱肛、直肠前突、直肠炎(溃疡性、放射性、淋菌性、非淋菌性、非特异性等)、克隆氏病、直肠阴道痿、直肠内套叠、粪嵌塞、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症等匹十余种。

肛肠疾病的症状1、便血:可发生在便前或便后.或单纯便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

2、肛门直肠疼痛:由于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受刺激后易发生疼痛或剧烈疼痛.如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坠痛等,可发生在便时、便后或其他时间。

3、肛门直肠坠胀:它是由直肠病损刺激局部引起的症状。丰要表现为轻者仅见局部胀满下坠;重者则为里急后重,频频登厕,便后重坠依然,十分痛苦。

4、肛门肿物脱出:它指直肠或肛管内的突起物或赘生物,经肛门脱出,轻者仅在排便时脱出肛外.重者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下蹲,用力抬担等即可脱出。

5、肛门流出分泌物:它既可由瘘口溢出.又可由肛门内排出,或由肛周皮肤溢出。

6、肛门瘙痒:多是由于肛门及周围皮肤受刺激而产生的瘙痒不适。

7、腹痛:肛肠病的腹痛多集中于小腹部和少腹部,主要是因为腹腔和盆腔内组织和器管病变或功能失调而引起。

8、腹胀:结肠、直肠和肛管的病变常可引起腹部胀满不适。

9、腹泻:患者往往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亦可见脓血。

肛肠疾病的病因:在人体肛门直肠疾病中,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湿、燥、热、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情志内伤、房劳过度等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血亏损,脾胃受仿,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湿热内生,邪毒下注,积聚肛门所致。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说:“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现将导致发病的因素及其机理分述如下:

1. 风:

《素问。风论篇》中说:“久风入中,则为肠风殖泄。”风又有内外之分,外则太阳风邪,传入阳明,挟热而下,内则厥阴肝木,虚热生风,风盛而下血。这说明风邪挟热,热伤肠络,血不循经而下溢,则便血。风性善行而数变,容易引起便血,且色泽鲜红,暴注下迫或点滴而下。

2. 燥: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燥邪为病,又有内外之分。肛肠疾病,多为内燥,常见饮食不节,醇酒厚味,过食辛辣。燥胜则干,就会耗伤津液,无以下润大肠,故大便干结;或素有血虚,阴津亏损,肠道失于濡润,致使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猛挣,引起肛门裂伤或擦伤痔核而引起便血等。

3. 湿:

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故出现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湿又有内外之分,外湿多因坐卧湿地,久居雾露潮湿之处而发;内湿多由饮食不节,恣食生冷和肥甘,损伤脾胃而生。湿性重沉,常先伤于下,因此,肛门病中,因受湿而引起的较多。湿与热结,致使肛门部筋脉纵横,经络交错而发生内痔。湿性秽浊,络脉受伤则下血,色如烟尘。正如《见闻录》中所说:“色如烟尘者,湿也。”湿热蕴阴肛门,经脉阻隔,气血凝滞,则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凝聚,则发为直肠息肉和肿瘤。

4. 热:

《丹溪心法》中说:“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热乃火之轻,火乃热之极,热积肠道,易耗液伤津,津液亏损,则大便秘结不通,久之可导致气血不畅,瘀滞不散,结而为痔。热盛则迫血妄行,或灼伤肠络,或血不循经,则血下溢而成便血。热与湿结,蕴阻肛门,则发生肛门周围痈疽。

5. 气虚:

《素问。通评虚实沦篇》中说:“气虚者,肺虚也。”《疮疡经验全书。痔漏症篇》中说:“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脏蕴热则肛闭结,肺脏虚寒则肛脱出,此至当之论。又有妇人产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突出。”说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气虚也是其因素之一。如脾胃本身的功能失常,中气不足,老年气血衰退,小儿久泻久痢,妇人生育过多,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均可导致气虚。气虚下陷,无以摄纳,因而引起直肠脱垂不收,内痔脱出不纳。同时,气血相依,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濡养,从而抗病能力降低,故在肛门直肠周围发生痈疽。初期症状不明显,溃后脓水稀薄,久不敛口。

6. 血虚:

常因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所致。在肛门直肠疾病中,长期便血易导致血虚。血虚生风生燥,燥邪耗伤津液,无以润滑肠道,以致大便干燥;在排便时擦伤痔核而出血,失血过多,引起气血两虚,故可发生肛瘘、痔疮、脱肛等痔瘘疾病。

7. 血瘀:

《东医宝鉴。血篇》中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机失畅,血行不畅,故气滞血瘀,气虚则血失统摄而不循常道,气弱则血行无力,缓而瘀阻,瘀血阻络或寒而血凝,致气血不畅,则可发为痔疮,或发为肛周痈疽,或发为肠息肉等。所以,气血失调,经络瘀阻,就会引起血瘀,这是发生肛肠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8. 情志:

情志内伤在人体肛肠疾病中,以忧思郁怒,内伤脏腑而引起的较为多见。如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火毒下注大肠,而发生肛门疾病。所以,《薛氏医案选。痔漏篇》中说:“原痔看,贫富男女皆有之。富者,酒色财气;贫者,担轻负重,饥露早行,皆(伤)心肝二血。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风血侵于大肠,到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出血生乳,各有形相。”

9. 饮食: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焯、辛辣等刺激食品,可使脾胃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以致湿热瘀血壅结肠道,发生肛门痈疽。正如《疮疡经验全书 .痔漏篇》中所说:“脏腑所发,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焯酽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耽色不避,严寒酷暑,或久坐湿地,恣意耽看,久忍大便,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

10. 房室过度:

主要指房室不节,早婚纵欲,或妇女生育过多,气血亏损,导致肾精耗伤,肾气虚弱,冲任失调,气血不和,肾精不充,精失所养,引起身体虚弱,易被外邪侵袭,毒邪下注肛门,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肛肠疾病的预防1.少食高纤维食物:

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蔬菜 ,它们都很容易在肠胃内部制造气体 ,从而导致腹胀的出现。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子、硬煎饼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 ,因此在肠胃里滞留的时间会比较长 ,产生较多气体而引发腹胀。

3.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

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等不良习惯 ,会很容易吞进不少空气 ;此外 ,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使大量空气潜入胃部 ,引起腹胀。

4.克服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会使消化功能减弱 ,或刺激胃部造成过多的胃酸 ,其结果也会使胃内气体过多 ,造成腹胀加剧。

5.注意锻炼身体:

每天应该坚持 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 ,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 ,而且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

6.适度补充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 ,有时恰恰相反 ,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 ,有时反而会有减轻腹胀的功效。原因在于 ,高脂肪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 ,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往往比较长 ,而一旦有纤维加入 ,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肛肠疾病的危害目前肛肠疾病患者基数[1]很大,但很多人都不太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肛肠不及五脏六腑的病痛那么可怕。

就是这种导向,让很多人失去了预防与治疗机会。那么,肛肠疾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一、导致贫血: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痔疮患者,往往出现贫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随着患者失血量的增加,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虚弱,久坐久蹲后突然站立,可导致虚脱或晕厥。

二、导致皮肤湿疹:由于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肤,而导致皮肤瘙痒和肛门湿疹。

三、导致直肠恶化:痔疮若不能及时治疗,病灶不断加重,使病灶区域的细胞发生病变,导致直肠病变的产生。

四、妇女痔疮患者会引发妇科炎症: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各种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泌尿妇科炎症。

五、降低生活质量: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男性炎症,加之疼痛及不舒适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