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诺曼·梅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诺曼·梅勒

诺曼·梅勒(英文:Norman Mailer,1923年1月31日-2007年11月10日),美国著名作家,国际笔会美国分会主席,美国“全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

代表作《裸者与死者》

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故事被安排在一个虚构的热带小岛上,通过两条平行的线索来展开复杂的情节。前一条线索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战争情节,后一条线索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作品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

这个发生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故事让读者看到美国军队内部官兵之间的关系,看到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裸者与死者》超出了战争文学的范畴,是一部带有象征意义的书,主题在于表现兽性与理想在人类心灵中的搏斗。

书名中的“裸者”,寓意“无遮无掩”、“毫无保障”,也可以理解为“人性已经暴露到赤裸裸的地步”。美国最有争议、最著名的当代文学家诺曼·梅勒10日在曼哈顿的家中因肾衰竭去世,享年84岁。诺曼·梅勒在美国文坛驰骋近半个世纪,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也是好几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提名。

视写作为英雄般的事业

梅勒毕生将写作视为一项英雄般的事业,他不仅苛求自己与同时代的同行竞争,也把自己视为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物。他的作品从1948 年的代表作《裸者与死者》一直绵延至去世前一个月出版的政论文集《关于上帝》以及年初献给自己84岁生日礼物的小说《森林城堡》——一部关于童年希特勒的虚构传记小说。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诺曼·梅勒共创作了包括小说、传记、非虚构小说、诗歌、剧本等在内的30多部作品,曾先后在1968年和1979年凭借《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作为记者,梅勒还成功地将小说的写作技巧融入到纪实作品中,如今这样一种写作手法被许多记者所接受和模仿。无怪乎,诺曼·梅勒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的同时,也被称为20世纪伟大的记者。

把布什喻为“魔鬼代言人”

近一年来,诺曼·梅勒始终在和病魔作斗争,数次进出医院。而在上个月,始终保持旺盛创作精力的诺曼·梅勒还出版了最后一部政论文集《关于上帝》,把布什比喻为魔鬼代言人。在今年1月诺曼84岁生日时,最后一部小说《森林城堡》也告出版。

美国著名作家琼·迪迪恩在得知诺曼去世之后赞扬诺曼是“美国伟大的良心”,法国总统萨科齐则表示,“美国文学巨人的陨落”。综合

诺曼·梅勒生平

1923年1月31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

1939年,进入哈佛大学。

1944年,刚刚完婚的诺曼·梅勒应召入伍奔赴菲律宾战场。

1948年,出版代表作《裸者与死者》。

1955年,创办了著名的《村声》。

1967年出版的小说《夜幕下的大军》,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文学奖。

1980年,诺曼·梅勒凭借《刽子手之歌》第二次获得普利策奖。

据《中国日报》报道 美国著名作家、两届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诺曼·梅勒,10日在纽约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4岁。

六次结婚 酗酒吸毒

纵观其人生轨迹,梅勒是美国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他曾六次结婚、生子无数;他曾负债累累、酗酒吸毒,还在一次酒后刺伤妻子;他曾多次猛烈攻击政界要人、女明星,但却出面帮助杀人犯开脱罪责。但是,梅勒也是二战以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他在美国文坛活跃了足足60年,被视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作家”。

文坛“硬汉”屹立60年

1948年,梅勒凭小说《裸者与死者》在世界文坛声名鹊起,后来,他又推出被视为“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作《夜里的军队》,一系列杰作的问世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领袖地位。由于他曾推出《硬汉不跳舞》等一系列“硬汉小说”,加上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备受争议的生活轨迹,美国文学界也曾称他为“海明威第二”。

梅勒毕生将写作视为一项英雄般的事业,直到去世之前一个月仍笔耕不辍。就在今年年初,他还推出一部关于童年希特勒的虚构传记小说《森林城堡》,作为自己 84岁生日的献礼。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梅勒共创作了包括小说、传记、纪实小说、诗歌、剧本等在内的30多部作品,曾先后在1968年和1979年凭借《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伟大记者 屡屡创新

梅勒还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作为记者,他成功地将小说的写作技巧融入到纪实作品中,如今这样一种写作手法被许多记者所接受和模仿。因此,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的同时,他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记者”之一。

有文学评论家指出,梅勒的作品中体现出“深刻的洞察力、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原创性”。新闻学大师、普利策评委特立斯曾这样评价梅勒:“他是一个全才,可以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拍电影、写作、演戏、介入政治。他从来都不考虑进入某个领域会受到何种限制。他会到处游走,到处尝试。”

"他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拍电影、写作、演戏、介入政治。"新闻学大师、普利策评委盖伊·特立斯对梅勒高度评价,"他从来都不考虑进入某个领域会受到何限制。他会到处游走,到处尝试。他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充满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著名作家、两届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诺曼·梅勒因病于10日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4岁。消息传出,各国媒体纷纷表示悼念。有评论称,这位统治美国文坛60载,有"美国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美国文学界良心"之称的作家的去世是美国文坛的巨大损失。

11日,诺曼·梅勒的传记作者J·迈克尔·列侬对外宣布,84岁的梅勒因急性肾衰竭于10日在纽约西奈山医院辞世。 消息传出,美国文坛到处一片嗟叹之声。"他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作家。"美国著名女作家、《奇想之年》的作者琼·蒂蒂安闻说。

从1948年凭借小说《裸者与死者》在文坛声名鹊起,到"新新闻主义"代表作《夜里的军队》等杰作的问世,这位两度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总是因为作品中所体现的洞察力、激情和原创性而获得好评。

诺曼·梅勒:

以作家为中心的多面体

本报综合报道在美国文坛,梅勒被人们视为一个怪才——如果不是"全才"的话。他上过前线,打过仗;当过导演,拍过电影;参加过纽约市市长的竞选。他的作品之多创作期之长,让其他作家惊叹;他参政的热情之大,也许会让真正的政治家咋舌。几乎每一场政治运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身上贴满了各种标签:运动迷、随笔作家、记者、文学批评家、诗人、政客、导演和社会活动家。英国《独立报》评论说,用好斗而又多产形容梅勒最贴切不过。他一生总共创作了40部小说。

又一个"海明威"

1948年,在巴黎深造的梅勒发表成名作《裸者与死者》。这部小说迅速成为畅销书,美国文坛惊呼又一个海明威、麦尔维尔问世,之后不久梅勒载誉回国。

作为战后一代作家中的"教父",梅勒还是"新新闻主义"运动的先驱。新新闻运动用将虚构、客观记叙、主观评论混于一体的自由风格的报道形式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模式。而有关华盛顿和平大游行的《夜间的军队》就是梅勒的代表之作。

1968年,梅勒凭借《夜间的军队》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发表于1979年的《刽子手之歌》是梅勒的又一篇鸿篇巨制,为他赢得了1980年的普利策奖文学类奖项。

好斗奢侈的浪子

世界媒体在报道诺曼·梅勒逝世的消息时,普遍用了"好斗"一词。他曾说过,"好好干一架我才能继续写作"。多年来,梅勒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斗的浪子,过着奢侈的生活。他酗酒、爱打架、抽大麻,结婚6次,留下9个孩子。梅勒的个人生活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一般喧闹。

梅勒一生中多次触犯法律,不是酗酒,就是当众闹事。不过,唯一一次入狱是上世纪60年代末在反对越战的抗议活动中被捕。

1968年,在导演电影《梅德斯通》时,这位自称"俱乐部资深拳击手"的导演大怒之下挥动老拳打向一位男演员,导致对方下巴脱落。而在另一场混战中,他把另一名男演员的耳朵咬破了。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 , 1923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美国犹太裔著名作家,国际笔会美国分会主席,美国“全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迄今已创作了多部小说、戏剧、诗歌、电影剧本和散文。

梅勒1943年毕业于哈佛,本科专业是空间飞行技术。二战期间从军,1944年至1946年在太平洋地区服役。

梅勒的代表作有《裸者与死者》、《夜间的军队》、《刽子手之歌》等,作品直接反映美国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等多项奖。梅勒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不少作品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病态现象,在文体上也敢于作大胆的探索。但作品中不免有一些不健康的成份,如过分渲染了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等。

1948年,梅勒在巴黎写出了成名作《裸者与死者》,有关于战争的现实描写,也有反思和探索,以其本人的二战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

1955年,梅勒与人合作创办了主要在纽约发行的报纸《村声》(The Village Voice)。

1959年的小说《我的广告》,是一部散文和未完成小说等等文章的杂集,似乎是不加掩饰地流露他的内在,其特殊的文体和姿态引起了年轻一代作家的共鸣。他的新闻报道得到很高评价,他报道过1967年10月在华盛顿的反战抗议(他参加了抗议并因此入狱),也写过美国两党的总统竞选,以及美国的登月计划。他的作品中批评美国的权力结构造成了集权,新闻报道笔法生动。曾于1968年(《夜间的军队》 The Armies of the Night)和1980年(《刽子手之歌》(The Executioner's Song)两获普利策奖。

1969年,竞选纽约市长失利。

200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Letters)。

2007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诺曼•梅勒的小说新作《森林城堡》(The Castle in the Forest)。

他于2007年11月10日去世(也就是我编辑词条的今天),死于肾衰竭,84岁。

在众多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的小说中,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是出类拔萃的一部。小说的深度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记叙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而是以战争为背景来反映更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主题。

《裸者与死者》是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故事被安排在一个虚构的热带小岛上,通过两条平行的线索来展开复杂的情节。前一条线索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战争情节,后一条线索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作品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

这个发生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故事让读者看到美国军队内部官兵之间的关系,看到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裸者与死者》超出了战争文学的范畴,是一部带有象征意义的书,主题在于表现兽性与理想在人类心灵中的搏斗。书名中的“裸者”,寓意“无遮无掩”、“毫无保障”,也可以理解为“人性已经暴露到赤裸裸的地步”。

《裸者与死者》属于美国文学创作主流的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小说,但也具有浓烈的自然主义色彩。诺曼·梅勒以军队生活中的恐怖相压力,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对美国人的威胁和压迫,以军队的森严等级象征战后的美国社会等级,以战争的荒唐代表整个社会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卡明斯和赫思的对立上,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对战争的历史和哲学含义,甚至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存在及意义进行发掘。最后赫恩被摧垮,权力打倒理智,兽性战胜人性。这一结局代表了作者对未来的悲观看法,梅勒似乎以此来告诫美国公众,要警惕法西斯主义在这个国家的复苏和蔓延,除非人们有足够的力量扼止它,否则必将带来严重恶果。这种有刺激性的主题冲破了以往战争小说的创作思想,或许这正是《裸者与死者》格外受到公众欢迎的一个原因。小说的创作手法也是十分成功的。语言是士兵们熟悉的粗犷的“战壕语言”,毫无做作之感。艺术上作者采用多斯·派索斯“时间机器”的手法,自然的插入和倒叙使作品的层次丰富鲜明,结构严谨有序,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整体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