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巾
词语解释

【名称】:唐巾
【拼音】:táng jīn
【注音】:ㄊㄤˊ ㄐㄧㄣ
【解释】:唐 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舞者、士人多戴这种帽子。 明代士人、儒生多戴唐巾。
【出处】:《元史·舆服志一》:“唐巾,制如幞头,而撱其角,两角上曲作云头。”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腰间将百钱拖,头上把唐巾裹。”
【示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忽见墙缺处有一美少年,紫衣唐巾。”参阅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
词语解释
【名称】:唐巾
【拼音】:táng jīn
【注音】:ㄊㄤˊ ㄐㄧㄣ
【解释】:唐 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舞者、士人多戴这种帽子。 明代士人、儒生多戴唐巾。
【出处】:《元史·舆服志一》:“唐巾,制如幞头,而撱其角,两角上曲作云头。”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腰间将百钱拖,头上把唐巾裹。”
【示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忽见墙缺处有一美少年,紫衣唐巾。”参阅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