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会
中国农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
中国成立最早的、以研究农业问题为宗旨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团体。其渊源可追溯到1895年孙中山首创于广州的农学会和1896年梁启超等建立于上海的农务会。1917年,由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和自日、美等国学农归来的王舜臣、陈嵘等发起成立中华农学会于上海,曾先后主办东北3省、西北9省、黄淮海地区及上海经济区、武陵山区等一系列大型农业现代化或农业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最初会员50余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有会员达6000余人。期间共举办年会26次,1926年在广州召开第九届年会时,进行决策咨询。毛泽东曾代表农民运动讲习所出席并致词。该会曾设立有关学科专家奖学金9种,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考选出国留学生 4批。主要任务为开展学术交流,历届会长(或称理事长)为王舜臣、陈嵘、许璇、梁希、邹秉文。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延安发起组织中国农学会;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农学会是各农科学会的联合体,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中共党员曾组织一批进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代表大会的农学代表,包括农业经济学会、棉花学会、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茶叶学会、草原学会、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原子能农学会、沼气协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养蜂学会、种子协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农业图书馆协会、农业展览协会、农业历史学会、地膜覆盖研究会、科技情报分科学会、农业应用数学分科学会、农业区划分科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出国进修人员交流协会等;各省、市、自治区农学会29个,一致同意先以中国农学会的名义,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1956年,中国农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于北京,会上选出杨显东为理事长。当时各专科学会和地方学会共29个,会员1906人,当时各专科学会和地方学会共29个,并编辑出版《农业学报》。1987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卢良恕连选为会长。在其组织系统内,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共有全国性农业专科学会、协会、研究会21个,包括农业经济学会、棉花学会、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茶叶学会、草原学会、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原子能农学会、沼气协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养蜂学会、种子协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农业图书馆协会、农业展览协会、农业历史学会、地膜覆盖研究会、科技情报分科学会、农业应用数学分科学会、农业区划分科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出国进修人员交流协会等;各省、市、自治区农学会29个,会员合计5万余人。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原属中国农学会的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中国蚕学会等已成为独立的一级学会。
中国农学会是各农科学会的联合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团结组织农业科技工作者,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主要任务为开展学术交流,考选出国留学生 4批。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并接受国家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委托对农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毛泽东曾代表农民运动讲习所出席并致词。进行决策咨询。1926年在广州召开第九届年会时,中国农学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北京,内分学术、科普、编辑、国际4部,以及办公室、研究室、科技咨询中心等。1979~1987年期间,曾先后主办东北3省、西北9省、黄淮海地区及上海经济区、武陵山区等一系列大型农业现代化或农业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1985年起出版机关刊物《中国农学通报》。其渊源可追溯到1895年孙中山首创于广州的农学会和1896年梁启超等建立于上海的农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