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熊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熊玮

人物名片熊玮:1948年11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曾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原066基地)设计所所长,现为某工程型号总设计师。

1984年荣立基地二等功,1989年荣立基地一等功,1985年被湖北省授予“自学成才积极分子”称号,1991年、1992年、1995年分别获得基地劳模、省劳模和“十大杰出职工”荣誉,1995年任基地设计所所长,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奖及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0余项,荣立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个人奖二等功两次。2006年10月,荣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型号研制特等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熊玮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

开朗直爽的笑声,掷地有声的话语,伴以丰富的手势,传达出一种绝然不凡的心智品质。和他谈话,宛如翻阅一部历史巨著,看似轻描淡写的每一笔背后都是惊涛骇浪。经历过十年“文革”的人生动荡,曾与航天型号一起摸爬滚打,面对变幻的历史、苦斗的经历和眷眷的亲情,熊玮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大透彻与大平静。一方面是才智过人的意气与襟怀,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敬畏和深思;一方面是拔尖的学术与社会地位,一方面是内心的踏实与笃定;一方面是世事洞明的透亮,一方面是至清无鱼的嗟叹,超然的心境让人感叹不已。

学生时代在公社插队,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轰轰烈烈,干过司机,当过技术员。1975年至今,他一直在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原066基地)设计所工作,从普通的技术员一直干到型号总师。尽管如此,他的履历表上学历一栏还是“高中”。对此,他微微一笑,说自己一直在探寻人生的无限可能。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对熊玮的绝佳写照。

上山下乡:苦涩生活的幸福片断夕阳十里,西风一叶。

1968年,熊玮20岁,风华正茂。按照他的成绩以及家人的期待,从武汉市一中毕业后上大学,然后进科研院所,再自然不过了。

然而,没有任何征兆,熊玮就被卷入了史无前例的滚滚“红流”中。打起背包,在“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的思想指导下,和每位热血沸腾的同学一样,他来到了湖北省黄梅县濯港北湖公社插队,接受“再教育”。

事隔30多年,当回忆起“知青”经历时,他的眼神中有股兴奋的色彩。谈到自己两年多的“上山下乡”生活,他绘声绘色地说那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自己天马行空的性格在那里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他的一副好身体就是在那时候练出来的。刚到黄梅时,学生气十足的熊玮曾被当地人嘲笑为“手无缚鸡之力”,这让他“怀恨在心”。没多久,熊玮也能挑着240斤粮食步行3里路,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老乡们的“刮目相看”,这让他颇为得意。

在黄梅的许多个漫漫长夜,伴随熊玮的总是一盏孤灯,一箱旧书。这为他积存下不少知识。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让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觉得自己很幸福。然而,那时的饥饿也是刻骨铭心的。每人每月30斤的杂粮,对于年轻又要干体力活的他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为了不让肚子唱“空城计”,他和同学们没少花费心思。一种叫“苦荞麦”的植物,很快成为了被瞄准的对象。他们想方设法将其做成荞麦饼,没想到吃起来和黄连素一个味道,让人叫苦不迭。在老乡们的“教育”下,这些“城里娃”才知道要将苦荞麦熬成清汤。即便那样,也是勉强下肚。

1970年7月,长江遭遇罕见的洪水,像小木棍一样噼噼啪啪落下来的雨持续了半个月,并成为熊玮回城的转折点。水,大得难以想象,一开门就漫上来,生产队颗粒无收。面对这样的情况,老乡们劝他们马上撤离。倔强的熊玮和同学们还希望能够留下“和大自然做斗争”。老乡们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一旦大水进来,自救都很困难。最后,他们听从了老乡们的劝告。

一年后,066基地招工。当时正在支持066基地航天医院筹建的父亲,在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了熊玮。利用这个机会,他离开了黄梅。

2005年故地重游,熊玮带着家人来到了阔别30多年的黄梅。时光如梭,而记忆却没有任何的缺失。看着自己曾经用热血和汗水浇灌过的土地,熊玮百感交集。更让他开心的是,还有老乡能够认出他来。他和老乡们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细数过去的点滴。一位86岁的老太太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们可吃了大苦了。”他笑着回答,得感谢那一段时光,从那以后就不知道什么叫苦了。

在总结“幸福”二字的时候,熊玮觉得幸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感觉到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二是整个社会的景况一天比一天好。这两个条件在熊玮踏上奔赴066基地的火车时,已经具备。虽然不知道自己这颗“螺丝钉”将被拧到哪台机器上,但新生活的萌动让他觉得未来值得期盼。

扎根三线:与航天结缘1970年10月,熊玮接受组织的安排,来到位于群山苍莽的远安县(当时066基地的所在地),像雷锋一样成为了后勤汽车队的一名司机。

迥异于江汉平原的阴霾,青山环抱的远安在熊玮的眼中俨然就是世外桃源。很快,他们就用木头板、油毡,盖起了简易的房子,并在周围种上了南瓜和树木。新的生活让他们兴奋不已,在上山下乡时备受困扰的柴火问题和吃饭问题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他很知足,更加笃信未来。

很快,熊玮就发现,司机这个职业很适合他随意的性格。开着大卡车穿梭在基地和城市之间,就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在业余时间,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便跑车再苦再累。“那个时候,每本书都跟宝贝似的。只要是书,我都想看,连《国际法》都能看得如痴如醉。那可能是我人生中对书籍最渴望的一段时间。”熊玮回忆说。

工作之余,年轻人喜欢坐在通铺上天南海北地神侃。谈话中,自小在南方长大的熊玮开始向往起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北国城市哈尔滨。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5月,基地抽调一批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习,以解决科研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凭借着高中时扎实的底子以及不断的孜孜以求,他顺利通过了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结构力学专业的学生。

熊玮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中。他学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也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课。发自内心的求学欲望,让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这为他日后在科研岗位上大展身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历史有时是难以琢磨的,“白卷英雄”张铁生的事,给熊玮学习知识、报效基地的梦想投上了重重的阴影。原定三年的学习计划,只一年半就结束了。1974年10月,回到基地的熊玮被分配到万山厂动力科工作。由此,他人生中短暂的司机生涯画上了句号。

在动力科,熊玮负责机械维修工作。尽管三年的司机生活让他对机器已经不陌生,然而在新岗位上负责的第一项工作还是遇到了挫折。科长希望他能在一个冲床下垫一个枕木,没想到挖坑的时候触到了泉水。科长希望他能设计一个铁箱子来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他设计的铁箱子却浮起来了,白费了一堆铁。

这让熊玮认识到,干活要“动脑子”,不能“蛮干”要“巧干”。此后,他的工作逐渐开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转战型号:全新领域的总师1975年10月,066基地组建了设计所,从各个单位选调了一批技术人员。由于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优秀表现,熊玮被选中。他来到当时的总体组,并开始从事型号研制工作中的弹道设计。

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书籍和资料可以参考,而仅凭自己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一年半的积累,熊玮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同时,他也深知,对于一个填补国家空白的型号而言,如果弹道设计失败,将意味着型号总体方案如同在沙漠上打地基——没有任何意义。

熊玮办公室的灯光成为了当时设计所的一道风景。无论多晚,总能看到这盏灯火,如同黑夜中的启明星,昭示着前行者的希望。他看过的书,铅字被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文字淹没,旁人几乎无法看清。人们每天都能看到熊玮弓着背,趴在办公桌上,一会儿拿计算尺比比划划,一会儿用铅笔描描画画。炎夏,手上的汗水浸透桌上的纸张;寒冬,铅笔和尺子不止一次从冻僵的手上掉下来。

为了获得弹道的感性认识,找出规律,熊玮用整理出的简单数字模型,演算了国外某型号的弹道,仅用过的计算纸就装满了两三个麻袋。那段时间,熊玮经历了人生中的煎熬。回顾那段岁月,熊玮说那是他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担心计算有错,吃不下,睡不着,经常半夜惊醒爬起来计算。

在弹道设计之初,熊玮就意识到了依靠繁琐的手工计算,耗时费力,且精度难以保证。于是在“恶补”专业的同时,他开始钻研计算机程序设计和使用,并前往北京接受半年的专业培训。很快,他的计算机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1989年初秋,某试验基地的胡杨树沙沙作响,一个来自三线的型号打破了秋天的宁静,型号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李景副总参谋长专程来试验队表示祝贺。试验基地领导特意把熊玮介绍给李副总长。握着李副总长有力的大手,熊玮感到由衷的喜悦。这一年,千里戈壁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熊玮眼里显得格外壮丽。

在熊玮的航天生涯中,型号研制是最主要的工作。如果把型号比作一个孩子,那么熊玮和很多人一样,看着它长大、成熟。在他看来,全面了解它、为它而工作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与型号打交道的近20年里,为了保证精度,熊玮自学了型号各个系统的有关知识。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自学了统计、测量及惯导系统等研究生的课程,将思维拓展到专业之外。

荣誉接踵而来。他在1984年荣立基地二等功,1989年荣立基地一等功,1985年被湖北省授予“自学成才积极分子”称号,1991年、1992年、1995年分别获得基地劳模、省劳模和“十大杰出职工”荣誉,1995年出任基地设计所所长,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奖及部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奖,荣立国防科技工业型号研制个人奖二等功两次。

去年10月,熊玮荣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型号研制特等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荣光耀眼,但他表现出的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始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技术上碰到难题,熊玮总是和大家一起商量,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判断。面对成功的光环,熊玮总是强调说:“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做的。”

邂逅王振华:良师、益友、战友初到总体所,熊玮便和同事们开始长达半年的走访调研,先后到二院、三院等单位学习。研制工作之初就能实地考察各兄弟单位的情况,让他收获颇丰。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他遇到了王振华,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王振华,时任导弹总体设计师,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在业界已经是久负盛名。这位熊玮眼中的“神秘人物”却让他觉得一见如故。尽管王振华比他年长一轮,但两人对人生和事业的理解有着很多共通之处。“这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我对他充满了感激。”直到现在,熊玮还坚信,人生中得一良师,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1975年,年轻的熊玮和同事们与研制导弹火箭的专家做技术交流。看到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名人”身影,熊玮有些拘谨。他的年轻和谨慎引起了王振华的注意,并主动上前和他打招呼,邀请他去自己宿舍做客。很奇怪,两个人初次见面,却像熟识已久的朋友一样推心置腹。他们坐在屋子里的地板上,就感兴趣的话题整整聊了一个下午。王振华的坦诚、豁达以及对国防独到的见解,给熊玮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对很多问题独辟蹊径的理解让我非常吃惊,并启迪影响了我的一生。”

有一次,王振华和熊玮经过北京南池子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派繁荣的景象。王振华微笑地问,这里好吗?熊玮点点头。王振华又问,要是敌人来袭击,我们没有力量,拿什么来维持这样的好景?熊玮一下就愣住了,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压力和责任。

王振华后来也调到了066基地,成为了和熊玮并肩前行的同事。熊玮亲切地称他为“战友”。他们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弹道设计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前行的“拦路虎”。

正当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时,噩耗传来。1994年,王振华身患肝癌去世。熊玮得知消息后,流下了泪水。故人何在,前程哪里,心事谁同?

淡泊人生:于细微处见精神绵延浩荡的长江流淌了几多岁月,淘尽了历史的喧嚣,存留了人生的精华。

踏实,笃定,是熊玮一直以来推崇的态度。他说自己的优点是“实在”,缺点也是“实在”,不懂迂回,直来直往。从普通的后勤司机到今天的型号总师,人生的无限可能让熊玮体会到了生命的绽放之美。在记者与九院一些员工的交谈中,熊玮给人的印象是“非常的低调”。

熊玮喜欢看一些简单的书,因为“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做的”。他喜欢人物传记,如曾国藩和毛泽东,觉得“这些书对心灵是一种洗礼,能够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干型号和做人之间,他觉得:做人是首位的。

而提到家庭,提到女儿,熊玮只是呵呵地笑着。女儿说,父亲傻得可爱。老伴是航天医院的护士,常年值夜班,对女儿的照顾就成了问题。熊玮说,女儿上小学时不到30斤,别人一步就能轻松地迈上校车,而女儿要爬几次车阶才能上去,这让旁人都心疼不已。寒冬腊月,熊玮深夜下班,看到忘带钥匙的女儿蜷缩着坐在楼梯上睡着了,顿时鼻子一酸。

熊玮说,女儿现在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吃了很多苦,做父亲的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让她获得一些便利。尽管多次到北京出差,由于来去匆匆,父女俩也很少能相见。“女儿的路让她自己去闯吧。”没有太多的言语表达,一个含蓄的父亲对女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让记者不禁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1995年,熊玮担任了066基地设计所所长。在任三年,熊玮为066基地后来的搬迁积聚了大量的人才,并为日后的民品管理和市场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熊玮说,要做点实事,心里才踏实。

1998年,熊玮回到了型号线上,50岁的他和小年轻们一起干,他笑道“压力很大”。他计划退休后好好休息,带着老伴出去走走。如果有可能,他还愿意继续琢磨民用产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专家

熊玮

熊玮,现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后至今从事呼吸内科专业。1987年、1996年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各1次。现任重庆市哮喘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内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兼秘书。在肺癌、COPD、哮喘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临床诊治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肺癌细胞原代培养,化疗增敏及肺癌多药耐药与染色体畸变关系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受u-PA激活的重组的sTRAIL对非小细胞肺癌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主持重庆市重点攻关课题及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学校及医院课题各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副主编专著1部。已发表论文19篇,其中两篇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