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蚁属
火蚁属(Solenopsis)
模式种:Solenopsis mandibularis Westwood
本属蚂蚁为小型或中型蚂蚁,工蚁体长1-9毫米,单或多蚁后制。触角10节,鞭节棒2节,复眼大小变化大,部分小型种类缺。
目前约270种被描述,本属蚂蚁差异较大,分布从热带一直到亚寒带。本属中一些种类成为全球性害虫,其被统称“火蚁”。
最初被引入美国的是S. invicta Buren, S. richteri Forel和S. geminata (Fabricius),它们大批出没于美国南部各州的农田、畜栏,并传播疾病。它们的毒液为生物碱成分,可以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过敏反应(Thompson, 1990)。
火蚁/太平洋火蚁/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工蚁3-8mm,估计源分布地为中美洲和美国南部。由于人类的活动它们已经被带到整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中国广东、海南、香港、台湾外,中国临近地区日本、菲律宾也有分布,其主要分布于近热带区。
火蚂蚁是属于膜翅类昆虫,根据美国的统计昆虫咬伤中最常引起死亡者即为膜翅类昆虫。
台湾纪录中有猎食火蚁与知本火蚁两种本土火蚁种A这两种的体型小,族群个体有限,不具威胁性。另一种热带火蚁为十多年前便已入侵台湾,具攻击性,但族群数量较少,威胁也较小,较不会引起过敏性伤害。
近日入侵的红火蚁,外形与热带火蚁极为相似,但入侵红火蚁具有明显头楯中齿,头部比例较小,後头部平顺无凹陷。入侵红火蚁的完整蚁丘高度介于十至卅公分,直径约卅至五十公分;且入侵红火蚁受到攻击後会积极回击。
被蚂蚁咬到会红肿,是因为红蚂蚁唾液中含有甲酸,被称火蚁 (Fire ant) 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後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後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
火蚁攻击方式是用其有力的下巴啃咬人的皮肤,然後弯曲身体以其腹部的毒针注射毒液至人的皮肤内。 大量酸性毒液的因此注入,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因此为避免伤口的二次性感染,需避免将脓泡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