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李海滨

1.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哲学教授【图】李海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海滨教授在湖北财经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学校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曾获“中南财经大学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湖北省优秀教师”、“财政部优秀教师” 等称号。在中南财经大学历任教研室主任、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研究生部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等职;院校合并调整后,先后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兼学校后勤集团总经理等职。李海滨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史和西方哲学的教研工作,在国内哲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包括合著)17本,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2.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李海滨,男,1956年3月出生,山西省天镇人,1976年2月入党,1974年4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助理,协助王志江同志联系工会、机关党委工作。

3.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2006,4-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3,8-2006,3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前沿研究系统 拓扑化学设计研究室 研究员

2001,8-2003,7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 材料工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1997,9-2001,7 清华大学 工学博士 材料学专业

现为日本电化学学会会员。

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材料工学系,从事玻璃电解质薄膜和燃料电池应用课题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工作于以基础科学研究闻名的日本唯一的自然科学综合研究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为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教授),探索制备纳米膜电解质的新工艺和新材料。现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直致力于纳米膜电解质合成以及新型薄膜燃料电池制备的研究工作。2002年采用模板自组织溶胶-凝胶合成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具有规则孔结构的质子传导玻璃电解质薄膜,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著名杂志Advanced Materials,并作为2002年介孔材料发展的重要论文被引用(Advances in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Solids - Highlights of Recent Progress, Advanced Materials 2003,15,763)。2003年3月成功地开发了首个使用纳米厚玻璃电解质薄膜的燃料电池,包括NHK、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及中日新闻在内的日本主要媒体均对此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2005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成功地开发了低温等离子处理制备高质子传导玻璃电解质薄膜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简便、有效、低成本的特点,研究成果发表于Microporous & Mesoporous Materials。

4.嘉峪关市粮食局副局长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嘉峪关市粮食局副局长。

1981年 7月至1984年 7 月 甘肃省水利学校学生;

1984年 7月至1991年12月 嘉峪关市农林局水电科科员;

1991年12月至1996年 1月 嘉峪关市农林局水电科科长;

1996年 1月至1998年 3 月 嘉峪关市文殊乡经委主任;

1998年 3月至1999年 1 月 嘉峪关市文殊乡代乡长;

1999年 1月至2002年 7月 嘉峪关市文殊镇党委书记;

2002年 7月至2006年 8月 嘉峪关市郊区工委副调研员、文殊镇党委书记;

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 嘉峪关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11月至今 嘉峪关市粮食局副局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