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镇

中国玫瑰之乡-玫瑰镇玫瑰镇地处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西南部,因盛产玫瑰花而得名,为平阴玫瑰的主产地。
平阴玫瑰,以其色艳、花大、瓣厚、香气浓郁而蜚声中外,久负盛名。平阴现有玫瑰品种50余个,用于大田生产的主要有三个,即平阴重瓣红玫瑰、丰花玫瑰、紫枝玫瑰。1982年国家轻工业部确定平阴玫瑰为“中国玫瑰的代表”,平阴县被确定为优良玫瑰品种繁育基地。2000年平阴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玫瑰之乡”。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批准对平阴玫瑰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早在唐代初期就有先师慈净和尚在平阴翠屏山栽植玫瑰的记载。明代已能利用玫瑰酿酒,到清代已遍植于翠屏山周围及玉带河流域。清代《平阴县志》有“隙地生来千万枝,恰如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的记载。据《平阴乡土志》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摘花季节,京、津、徐、济客商云集平阴,争相收购,年收花三十万斤,值白银五千两。”
境内玉带河流域四周环山,中间谷地狭长,气候温和。特珠的地形、气候,造就了浓郁芳香的平阴玫瑰。花开时茎高80~200厘米,花为重瓣深红色。5月中旬为盛花期,花期3~10天。这时,玫瑰镇、平阴镇、李沟镇的近万亩玫瑰竞相开放,沟渠路旁、地头堰边、大地田园、房前屋后,到处是一行行、一簇簇、一片片鲜艳夺目的玫瑰花,香气沁人肺腑,令人爽心悦目。在玫瑰镇政府驻地,还辟有专供游人观赏的玫瑰花圃。1990年以来,该县每年5月中旬举办玫瑰文化艺术节,前来赏花、旅游、从事经贸活动的客人络绎不绝。以玫瑰花为原料的玫瑰酱、玫瑰酒、玫瑰饴、玫瑰精油、玫瑰系列化妆品及玫瑰风味的食品,便成了客人们必购的商品和品尝的佳品。
政区人口玫瑰镇因盛产玫瑰花而得名。2005年11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原玫瑰镇、刁山坡镇合并为玫瑰镇。合并后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 4158公顷,下辖48个行政村。14722户,47464人。人口出生率6.43‰,人口自然增长率0.91‰。
区位优势玫瑰镇交通便利,105和220国道穿境而过,西有平阴黄河大桥、东大黄河浮桥与聊城市相接,县道陶李路纵贯全境,柏油路通达各村、各乡镇。是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玫瑰之乡”。2005年,该镇坚持“工业兴镇、工业立镇”战略,共引进项目26个,其中山东金葵生物工程、华鑫纺织厂等项目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到位资金1.2亿元。同时金达橡塑厂、济南华耐公司、玫耐水口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实施了技改项目。农业围绕玫瑰花、畜牧养殖、特色蔬菜、特色林果等主导产业培植大户,建立了平阴玫瑰开发公司、济南惠农玫瑰精油有限公司、肉羊合作社、郭套仙桃协会等农业龙头企业,申报了“平玫”牌干花蕾、“玉河”牌无公害番茄和芹菜、青龙山牌大棚果、郭套鲜桃4个无公害农产品牌。被国家命名为一类玫瑰花标准化示范区,全镇2.5万亩农田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荣获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好乡镇党委、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和山东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79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8355万元、45146万元和163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7%、 16.1%和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3万元,同比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214元,同比增长13.9%。
第一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988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1公顷,单产3460公斤/公顷,总产
9552吨。1999年,实行新一轮土地延包30年不变,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土地捆绑在一起,调动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投入。这期间,全镇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种植模式、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02年,玉带河流域治理工程,投资380万元,改造18条砂石路,修建3座跨玉带河桥涵, 新打机井10眼,铺设低压管道2.8万米,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30多公顷,使130多公顷无固定收益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夏沟、罗寨、焦庄、西胡庄为中心的万亩玫瑰花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平阴玫瑰开发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玫瑰花加工业, 玫瑰花收入占全镇农业收入的50%以上, 人均增收1000元。1996年3月、 2000年6月玫瑰镇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玫瑰之乡"。 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全镇肉羊饲养小区已达6个,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22户,50只以上的76户,全镇肉羊存栏32992只。发展养殖小区2个,带出了高套、焦庄、王镐店等5个业村。2003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58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315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8公顷,粮食总产量8530吨。年末实有果园
面积1000公顷,其中玫瑰花面积633公顷,玫瑰花产量650吨。大牲畜年末存栏9102头。肉类总产量3083吨。农业机械总动力30178千瓦。
第二产业
建国后,境内工业发展一直不快,直到1970年,玫瑰香料厂、玫瑰乡建材厂、玫瑰标准件厂、建筑队等企业相继成立。1980年后乡镇企业逐渐成为玫瑰镇
的主要经济支柱,中小企业发展到30多家,从业人员3000人。1995年后,一些管理不善、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先后倒闭,全镇工业企业陷入低谷。2000年后,该镇大力培植玫瑰花和建材两大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传统工业企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全镇经济的较快发展。至2003年底,全镇已有金达橡塑厂、金城化工厂、明健面粉厂、上海霆钧有限公司、 广州零仃洋旅游有限公司、鲁顺加油站等6家企业。为配合全镇建材业"南扩东移"战略布署, 在高套村东规划了4平方公里的建材小区,至2003年已入驻建材业户14家,使全镇石子厂总数达到17家,窑石开采100户,砖厂3家,白灰厂1家。2003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62个,从业人员5456人,固定资产原值96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1860万元。第三产业 建国后,农村社员自愿入股,夏沟村首先办起了夏沟村供销社,集体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境内经济虽有发展,但因运动不断,发展仍然不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个体商店、摊贩迅速发展,境内27个行政村都有商店、门市部,有的村多达七八个。1994年焦庄三八集贺集成功,形成了以夏沟、焦庄、西胡庄村为中心的集市贸易区,公路两侧店铺林立,个体工商户达到100户。至2003年底,全镇有个体工商户607户,从事第三产业人数5600人。
教科文卫1949年12月在玫瑰建起夏沟完小, 在校生137人。20世纪70年代发展各类中学5处,小学27处。1987年,采取合点并校,各处联中合并中学2处,小学27处。
1991年,全镇集资新建教学楼1座,并且征地2公顷作为操场。2003年,乡教育办公室在焦庄村办起了质量较高的幼儿园1处, 另有村自办幼儿园7处;有中学1处18个教学班,在校生1106人;有小学7处39个班,在校生1230人。1957年,玫瑰精油提取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玫瑰油的历史。1966年,玫瑰花研究所工程师唐舜庆潜心6年研究, 试验嫁接法繁殖玫瑰成功,使玫瑰花平均单产由原来的1125~1875公斤/公顷提高到2250~2625公斤/公顷。1988年以后,每年都承
担农业、林业、水利等科研项目,部分项目达到省市领先水平。2003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000余名。1960年建广播站,1969年建电影队,1976年建文化站。2003年,实现闭路电视网络一体化, 入户率达到80%,安装电话3000余部。玫瑰镇民风纯朴、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代代相传,自1998年起80%的户被评为文明家庭(星级家庭),70%的村完成千册百村书架工程。离休干部韩敬柏在老家高套村自筹资金办起家庭图书室,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199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1952年10月,夏沟建立卫生所,1958年改为夏沟卫生院,各村相继建起了村卫生室。1969年起,部分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81年停办。1999年玫瑰镇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全镇五保供养率100%。2000年,全镇对20余个卫生室进行改革,建立起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医疗点。2003年,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27个行政村、60%的群众参加了合作医疗,参保额9万元。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2003年全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分别为6.77‰、-2.24‰、9.01‰,且无病残儿出生。"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女孩也能养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全镇一孩率达到85%。镇村建设 建国前人均住房不足10平方米,1978年人均住房12平方米,1987年人均住房18平方米,2003年人均住房25平方米,有些户盖起了二层楼房。镇驻地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2层以上楼房80余户,竣工面积12万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水管道4000米,埋设地下通讯线路1500米,植绿化树6000余棵。2003年投资70万元完成南部山区联村供水工程,解决了4个村的人畜用水问题。[1]
平阴玫瑰发展简史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它在平阴集中栽植始于汉朝,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翠屏山宝峰寺僧人慈净种植玫瑰于翠屏山周围,后繁衍扩大。明末已开始用玫瑰花酿酒、制酱。清末已形成规模生产,清末“续修平阴县志”载有:《平阴竹枝词》曰:“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

时。”的诗句。民国初年“平阴乡土志”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摘花季节,京、津、徐、济宁客商云集平阴,争相购花,年收花三十万斤(150吨),值银五千两。”此时期栽植玫瑰花盛极一时。1918年后,平阴县先后遭受旱、雹灾害,玫瑰花成块枯死,鲜花产量大减。至1938年,日冠侵占平阴,交通不便,玫瑰外销困难,农民毁花种粮,至1948年年产鲜花减至1.5万公斤。解放前,玫瑰花一般栽植在沟边、地堰或山坡,无有大田种植,只收不管,任其自然生长。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扶持玫瑰花生产,1957年把玫瑰花列入统购物资,提高花价,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花积极性。1959年国家在玫瑰镇设立第一个“平阴县玫瑰研究所”配备了技术人员、试验仪器等,对平阴玫瑰进行系统地科学研究,同时开始在水土条件较好的良田内,进行集约型大田栽植玫瑰,南石峡、北石峡向南至现在的李沟乡孔庄一带成片栽植玫瑰花,面积恢复到1000亩。
1960年始,由于片面的强调粮食生产,放松了玫瑰花的管理与发展,玫瑰花面积又开始减少,到1974年,仅有玫瑰花面积420亩。
1966年,平阴玫瑰研究所,唐舜庆工程师实验成功了嫁接繁殖玫瑰,使玫瑰花产量大幅度增长,由萌生玫瑰亩产150—250斤,嫁接玫瑰亩产提高到300—350斤。开始在全镇逐步推广嫁接育苗,更新种植玫瑰。
1978年平阴县人民政府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当时的公社党委和农委积极组织实施,玫瑰花面积达到1280亩,到1980年猛增到6855亩。
1985年,平阴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玫瑰花的激励政策,即:每在粮田栽植1亩嫁接玫瑰减少100斤粮食订购任务,并补助100元苗木费,当年全县玫瑰花面积达到9300亩,到1987年,形成了以玫瑰镇为主产地,辐射到李沟、孔村、平阴等乡镇9680亩的玫瑰花集中种植区。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准备不足,市场配套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流通渠道的不畅,另外当时的玫瑰产品以油为主,成本高,销售价格低,生产厂家无法生产,而干花蕾产品还处于生产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满足不了鲜花产量的要求,玫瑰价格急剧下降,大量的鲜花卖不出去。严重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说,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一贯制,农村实行大包干,农民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形成市场经济观念,对市场风险冲击的抵抗力极差,致使大面积的玫瑰花被农民刨掉改种粮食作物,到1994年全镇玫瑰花总面积减少到1000亩左右。
1994年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配套完善,玫瑰花市场畅销,干花蕾加工能力扩大,干花蕾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且价格逐年上升,花农的收益明显增加,调动了农民栽植玫瑰花的积极性,平阴玫瑰的栽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一九九八年全县玫瑰花面积恢复到6000亩,其中盛产期面积1300亩,年产鲜花蕾390吨左右,每公斤最高价达到23.6元,年销售收入400万元以上。干花蕾多数通过浙江、福建等地,转销海外市场,商业利润高达收购价近两倍。
1996年后,玫瑰花已成为玫瑰镇的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致力于玫瑰花的发展。认真分析和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积极引导花农栽培玫瑰花,在大田实施宽幅种植,间作粮食作物,避免了玫瑰花萧条期刨花毁花现象的再度发生,并鼓励农户以堰边、路边多边种植发展玫瑰花。
2000年初,玫瑰镇党委政府为了促进玫瑰产业快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实施了“机关干部富民带动工程”,建立了机关干部玫瑰花示范基地,机关干部玫瑰花加工示范厂,做出样子给花农看,引着花农跟着干,玫瑰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玫瑰镇有花面积达到9000余亩,烘干设备增加了十台套。
2001年3月份,玫瑰花现蕾期,遭受寒流袭击,首期花蕾的80%被冻掉,造成了明显的减产,再加上加工户对干花蕾市场不了解,致使加工户盲目抢购鲜花蕾,使每公斤鲜花蕾最高价达到50元,平均价格37元/公斤,相当于常年鲜花蕾价格的3倍还多,而干花蕾平均价仅在每吨10万无左右,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不少加工户都赔了钱,有的户当年赔钱高达40万元,严重的挫伤了加工户的积极性,造成了花蕾市场的动荡不安,影响了花蕾加工业的发展。
2002年,玫瑰镇党委政府为了稳定发展玫瑰产业,积极指导加工业户学会驾御市场的能力,遵照花农、加工户、客商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成立了“平阴县玫瑰花协会”,有效的稳定了鲜花市场,促进了玫瑰产业的快速发展,至此玫瑰镇有花面积已达到1.5万亩,并带动了周边乡镇大力发展。全县玫瑰面积达4万亩。玫瑰花系列产品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各种玫瑰产品品种已达近20种,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玫瑰干花蕾绿色食品A级证书[4]。
人口数据([2]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8707
男
9392
女
9315
家庭户户数
571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8501
家庭户男
9266
家庭户女
9235
0-14岁(总)
3991
0-14岁男
2072
0-14岁女
1919
15-64岁(总)
12700
15-64岁男
6413
15-64岁女
6287
65岁及以上(总)
2016
65岁及以上男
907
65岁及以上女
110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846
下辖村庄:焦庄村 夏沟村 老张庄村 野仙沟村
罗宅村 西唐村 东唐村 陈山头村
南葛庄村 王桥村 西胡庄村 北辛村
陶庄村 王镐店村 彭庄村 刘店村
庞口村 庄科村 北石硖村 南石硖村
李庄村 赵台村 高辛村 南泉村
北泉村 高套村 韩套村[3]
所属学校平阴县玫瑰镇中心中学
平阴县玫瑰镇中心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南石硖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夏沟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夏沟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张庄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彭庄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王桥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老张庄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葛庄村小学
平阴县玫瑰镇西胡庄村中心中学
平阴县玫瑰镇高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