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硬陶 亦称印纹硬陶。古代陶器的一种。硬陶在长江以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土数量较多,是承袭当地软陶发展起来的。在江西、湖南和福建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现有硬陶。商代的硬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较多,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有少量发现。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细腻,烧成温度较高,器表拍印有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陶器表里、胎质多呈紫褐色、红褐色、灰褐色和黄褐色。其中以紫褐色硬陶烧成温度最高,有的已达烧结程度。成型基本上采用泥条盘筑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