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镇
基本概况枫亭镇,位于仙游县东南部,秀屿港西岸。辖6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枫秀、仙莆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宋蔡襄墓、万寿塔、朱熹讲学处、塔斗山,明戚继光石刻等。蔡襄墓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福建仙游县枫亭镇其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莆田市荔城区、仙游县、泉州市港区三地交界处,是联系湄洲湾北岸和南岸的中枢和纽带。曾孕育过蔡襄、蔡京、林兰友等历史名人。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有天中万寿塔、会元寺、会心书院、宋代古荔树、蔡襄陵园等,其中,天中万寿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古迹成为枫亭镇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得名于西汉何氏九仙结枫为亭的美丽传说。
全镇国土总面积91.12平方公里,人口100802人,其中集镇区居住人口24956人,辖19个村、5个居委会。系省定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是闽中地区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改革开放以来,枫亭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行政代码350322100:~001学士居委会 ~002霞桥居委会 ~003兰友居委会 ~004霞街居委会 ~005铺头居委会 ~006湄洲湾工业学院居委会 ~201上浒村~202沧溪村~203荷珠村~204耕丰村~205下社村 ~206锦湖村 ~207秀峰村~208麟山村~209溪北村 ~210溪南村~211东宅村~212辉煌村~213海滨村~214和平村~215建国村~216斗北村~217山头村 ~218海安村 ~219九社村
人口数据(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94771
男
47072
女
47699
家庭户户数
21807
家庭户总人口(总)
89730
家庭户男
44590
家庭户女
45140
0-14岁(总)
28793
0-14岁男
15519
0-14岁女
13274
15-64岁(总)
59691
15-64岁男
28899
15-64岁女
30792
65岁及以上(总)
6287
65岁及以上男
2654
65岁及以上女
36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9503
历史沿革1958年建枫亭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87.8平方千米,人口9.2万,辖霞街、兰友、学士、霞桥4个居委会和溪南、溪北、山头、下社、东宅、九社、耕丰、铺头、锦湖、秀丰、建国、上浒、粦山、荷珠、辉煌、海安、海滨、斗北、和平、沧溪20个村委会。
枫亭镇位于仙游县境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为县境内惟一邻海镇。
枫亭街为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唐代已形成水产品交易的墟集和酒肆。五代时,以天王院为中心,形成南街、北街、后览街商市和三妈宫柴草埔,海滩为水产集市。宋庆历八年(1048年)太平桥建成后,筑渔街、长贝街(今学士街)、角头街(今兰友街)、南市尾和新店街。清代为枫亭市,街长1.5公里。60年代,兴建部分公共设施和公社办公楼等,但街道没多大变化。1964年建新街市场。1984年建枫亭市场,1991年建三妈宫市场,共占地10038.35平方米,建筑面积6856.9平方米。
枫亭街主干道5条,总长3932米,宽6.5~22米。1984年后形成新街,长1900米,宽18~22米。1987年、1991年两次铺设水泥路面38864平方米,全街有街道8条,总长5832米,占地9.5万平方米。
沧溪口,位于枫亭镇东,距枫亭街3公里,东南邻湄洲湾。1965年2月沧溪大桥建成通车后,原街市渐成民宅区。1968年拓成宽6米的路面,1980年拓为8.5米宽,1982年改沙石为方块石路面,面积共2975平方米。
1984年建枫亭港码头,修筑公路200米,宽8.5米。
经济发展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亿元,工业总产值12.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2家,出口供货总值131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
枫亭,是千年古镇、文化名镇、商贸重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枫亭镇认真实施“工贸富镇、项目兴镇”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把枫亭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的东南沿海工贸强镇。具体思路是:“一、二、三、四、、五、六”:“一”即建好一个工业园区(作为省级工业园区基地,在福泉高速公路枫亭出口处规划用地8.18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开发1000亩,实现“六通一平”);“二”即繁荣二条商业主街(湄洲湾工业学校至霞桥桥头2公里的旧福厦路改造成街;保持北门至角头1公里内街繁荣);“三”即建设三个专业市场(仙游县农产品批发市场、闽中物资综合市场、服装市场);“四”即壮大四个农业基地(万亩果树基地、年产万吨食用菌基地、五千亩滩涂养殖基地、千万只禽苗生产基地);“五”即实现五个经济指标(到“十五”计划末,全镇年GDP达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年出口供货总值5亿元,年财政总收 入50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六”即搞好六大资源开发(人才、文化、旅游、侨台、山海资源和民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