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卫权

人物简介蔡卫权,男,1973年8 月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7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作,2006年3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4月开始担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2007年9月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第4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参与“863”高技术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和国家“973”项目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4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还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为《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
教学经验较丰富,先后从事《化学工艺学》、《化工数学》、《工业化学》、《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仿真》、《实践基础与强化训练》、《化学·人类·社会》和《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本科生和《高等分离工程》、《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和《化学工程学前沿》等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在学硕士研究生4人,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人。主持和参与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各1项,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主持校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共4项。
主要经历教育经历
1991.9-1995.6就读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化工系化工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9.9-2002.6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环境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导师吴芳云教授和陈进富副教授;
2002.9-2005.7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工艺专业,师承张懿院士,2006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7-2002.5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班主任和系团总支书记;
2005.7-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作,2006.3后任副教授、院实验中心主任;
2007.4-2009.9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职博士后,合作导师余家国教授;
2008.9-2009.1在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学习;
2009.10.12-2010.10.11在美国Kent State University化学系Mietek Jaroniec教授课题组作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1) 以绿色原料、过程强化和新型、高效催化剂为基础的清洁工艺技术;
(2) 绿色反应高效转化微观机制及低污染或零污染排放技术;
(3) 金属氧化物的水热合成、形貌控制及其在吸附和催化领域的应用。
科研项目1. 氧化铝微球的化学诱导自转变法制备与应用(20080440142),2008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2. 新型耐高温、高碱绿色阻垢剂的开发,横向课题,2007年;
3. 天然气吸附储存高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横向课题,2006年;
4. 水热种分铝酸钠溶液制备大孔容、高比表面拟薄水铝石,启动基金;
5. 新型耐高温、高碱绿色阻垢剂的开发和γ-Al2O3纳米管的制备,校重点开放实验项目。
教研项目1. 化工实验中心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No. 20060086),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6年,负责人;
2.《高等分离工程》教学绿色化的探索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研究生教改基金项目,2006年,负责人;
3. 创建校化工基础示范中心的研究与实践(2007098),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7年,主要参加人。
近四年主要奖励与荣誉1. 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度考核优秀;
2. 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师德演讲比赛优胜奖;
3. 武汉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4.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06-2007学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5. 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度考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