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镇

广东省阳西县塘口镇塘口镇位于阳江市阳西县西北部,镇距县城9.5公里, 东邻程村镇,南接织篢镇,西接蒲牌镇和新墟镇,北接阳春市河口镇。四面环山,气候怡人,北部沟漏山脉连绵百里,主峰为广东每二高峰——峨凰嶂。峨凰嶂:是一个原始森林,可以说是一座少人涉足的山峰,它为广东第一降雨中心,降雨量最高纪录超过5000毫米,更是广东省西南沿海不可多得的一块最大最完整的绿洲,它位于阳西县西北70公里处。地处塘口、电白三镇交界处,海拔1337米,是广东第二高峰,素有“阳江屋脊”之称。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约3.4万亩,其中水田2.92万亩,旱地0.46万亩; 有25度以下宜果坡地4.7万亩,是一个山区农业镇。
农业生产: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从实际出发, 结合镇情,顺从民意,大力实施“以种植业兴镇, 以养殖业富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发展种养业, 初步形成五大生产基地。一是在旧寨 、同由、上垌等村发展香蕉生产, 形成“香蕉走廊”;二是在下垌、上垌、同由等村发展种植连片胡椒生产;三是在牛南、热水、下垌、高新、横山等地发展种植荔枝、龙眼、柑桔、橙等, 建立水果生产基地; 四是在横山、平北,竹迳等村推广鱼塘立体养殖模式,塘里养鱼,水面养鹅、养鸭,塘基养猪等, 形成多个千头养鹅、养鸭场, 进一步提高淡养质量,初步形成淡水综合养殖基地;五是在周南、马山村委会建立“养猪村”,重点实行品种改良,养殖优质瘦肉型猪,推广科学管理的养殖模式 。
一、种植业方面:全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北运菜)、玉米、粉蕉、胡椒等经济作物。
二、 畜牧业:近年来,镇委镇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落实相应政策,推广科学养殖,有效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三、水果业: 水果面积近3万亩,主要是荔枝、龙眼、柑桔、橙、芒果、香蕉、黄皮等。
四、镇内水力资源丰富, 有热水、周南两处天然温泉
工业生产:
民营经济平稳发展。连年来,塘口镇倾力发展帽袋行业、皮革行业、印刷包装行业,严抓市场秩序、重质量,守信用,加快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两个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全镇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风景名点:
同由古堡:清朝年间,塘口山区,盗匪为患,民不聊生。当地群众为了防御盗贼骚乱,捐资在塘口河两岸建了周安、永安、泰安、定安、镇安五堡。五座城堡共占地三万余平方米,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时建造是为了抗击海盗,防御土匪。清中期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阳西沿海海盗猖獗,山区更是集结了众多土匪,经常到塘口打家劫舍,抢劫杀人。古堡建成后,当地一旦遇到海盗,情况紧急时,立即将大门紧锁,门楣上暗设机关。如遇海盗攻击城堡门,就往外射箭和泼开水,边防御边还击。据说,因防卫森严,盗寇多次攻击古堡都徒劳而返。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泰安堡。
泰安堡位于塘口岸西向7.5公里垌油村,是灰沙红泥套土结构。城堡围墙高4.5米,厚1.2米,四角筑有炮楼,城墙设有炮眼,在墙垣上铺筑石桥为人行通道。堡中建有大门,门顶设有防火水池,堡内原设有粮仓、水井、厨房、监仓、诊室等设施,堡内主要房舍仍保存较为完整。
热水和周南二村各一个温泉,犹以热水村的温泉最为出名。热水温泉温泉泉眼众多,有温有热,温着冬天洗浴可暖身,热者四季可熟鸡蛋。而且刻温泉也有很好的疗养保健价值,阳西县全县人民都蜂拥而来此温泉沐浴。泉水出名山,热水村的温泉水出自于死火山。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热水村委会中的热水湖村本建于山旁,竟不知在这里却发现了温泉水。周南的温泉名气虽不及热水村温泉,但药用价值却和热水温泉平分秋色,此处村民每晚于此处沐浴,个个肤色健美,极少生病。可见此镇乃延年益寿之镇。
茅洞水库:只有在高山上才能领略水库的博大,海纳百川,库容百河。茅洞水库在阳江县塘口镇西5公里,塘口河上游。东邻茅洞村,故名。1963年建成。集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总库容1992万立方米。水库的北边有一山峰名为打锣嶂。此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半山腰云雾飘然若带、峰顶古松涛声阵阵。岭下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在打锣嶂的山顶中,你能体会上什么是渺小,什么是真正的美景,站在山顶,牛如蚱蜢人如蚁,水库如龙兮山叠山。在打锣嶂上放眼看去,茅洞水库如一条神兽青龙般腾腾欲飞。
浸霁湾:又名浸仔湾,塘口镇桐油山下。其山上一涧溪水淙淙流下,到此汇成一潭。水一年四季凉爽如冰,无论什么天气,哪怕是暑午烈日高照,只要你进水里,保证你暑意全消。浸霁湾分为三湾,一湾一电站,三湾供全镇。河床怪石嶙峋,其周围是树影婆娑、青翠的竹林,五颜六色的野花,清脆悦耳的鸟鸣声,置身其中,恍如世外桃源。河水清澈见底,河床的石块与鱼儿戏水,观鱼乐趣无穷尽。
浸霁湾水清沙澈,为无污染、无人为、纯天然景色。站在峰峦上让人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错觉。山茂林盛,无数小动物以此为家。“群峰争险象环生,水清沙澈鱼竟欢。翠绿山竹影婆娑,以此为乐犹如家。”
塘口故事:
打锣嶂的‘半夜夫妻八百丁’故事:打锣嶂的半山腰处有一孤坟,远望恰似一面铜锣,十分引人注目。这坟名叫谢屋坟,故事就出于 这里。 相传,明朝末年,山脚下的村庄有一谢姓人家,正办完婚事、夫妻双双进入洞房。夫妻同衾尽享天伦之乐。谁料睡到半夜,丈夫腹中雷鸣作痛,便起身开门出外解手。这一夜正是十二月天,寒风刺骨,天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新郎刚一开门,突然被一只吊睛白额虎呼的一声叼走了。新娘子王月英在房里见丈夫好久不回来,就慌了,忙唤家人一同出去寻找。火光中发现新郎的一只木屐在檐下阶前,方知道丈夫被老虎叼走,新娘子顿时呼天抢地、哭得死去活来,哭声惊动了村中邻里,大家一起打火把,沿着斑斑血痕一路找下去,天明时在另一座山脚下草丛中发现新郎的头发和部分残骸。新娘的家人与众乡亲一道将新郎的残骸及衣冠葬在打锣嶂的半山腰里。新娘失夫后极度悲伤、终日以泪洗脸。十个月后,王月英生下谢家的遗腹子后,家中叔伯嫌其命毒、又更嫌其小畜生身未成形先丧父,将其母子逐出谢家大门。王月英无奈改嫁沿坑村,将小儿谢虎生送给邻村五婆家养育。五婆孤寡无依,终日出外丐食,茹苦含辛将小虎生拉扯成人。又节衣缩食供小虎生读书识字。小虎生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深得私塾先生宠爱,免其学资亦供其食宿。如是几年,虎生学业大进,远近有名。一晃十八年过去,值清廷开科取士。谢虎生经过殿试,公榜时高中第十二名进士。赴任后回乡探母,经五婆指引,寻到生母王月英,母子相见,舔犊情深,悲喜之情自不必细说。虎生亦备厚礼亲到私塾先生处拜谢致恩。自后,谢虎生娶得妻妾三人,生子三十余人,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至今谢家这条独苗一共生后裔八百余人。‘半夜夫妻八百丁’的传说也越传越广。
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塘口镇位于广东省开平市中部,距市区9公里,北接马岗、沙塘镇,西与恩平市沙湖镇接壤。面积73.5平方公里,辖3

个居委会和18个村委会,190条自然村,人口3.21万多人。华侨、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分布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和曲艺之乡。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478万元,人均收入4572元。
历史沿革
塘口镇在清代属平康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0年为第二区,1952年为第六区。1958年与赤坎、百合合并成立赤坎人民公社,1960年分设出塘口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设区,1987年撤区设镇。镇政府驻水边开发区。
自然环境
塘口镇地势西高东低,为丘陵地。植被覆盖面广,主要山脉有东西走向、海拔394米的百立山和南北走向、208米的罗汉山。主要河流有南渠、北渠。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均气温22℃,年降雨量2200毫米。
农 业
塘口镇是开平市商品粮基地之一,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为农、林、渔、牧、畜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全镇耕地面积29091亩。生产稻谷、蔬菜、花生、大豆、荔枝、龙眼等各种农产品,主要特产有北义莲藕、大庇萝卜、潭溪番茄、古巷黑蔗等。近年来,塘口镇贯彻“科技兴农”的方针,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三高农业”,基本上形成以魁岗大皇古、北义台湾精致农场及仲和至四九一带的水果基地为重点的大片“三高”农业基地,合计面积6000多亩。100多户浙江大户在塘口养殖蛋鸭,办起鱼塘养鱼、水面养鸭、塘边种果、统一销售的立体化养殖基地,成为本地养殖业的龙头。深开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1300多亩大皇古三高农业基地,已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融科研、种养、观光为一体。塘口镇现有创高产示范片3个,面积9360亩,占水田耕地面积31%,2002年稻谷产量1.6万吨,平均亩产381公斤;全镇森覆盖率30%;水产养殖面积6100亩;三鸟年末存栏量49.96万只。建立了蔬菜、生猪、优质粮、林业和水果等商品化基地。开平市区集贸市场的蔬菜大半是来自塘口镇的蔬菜基地。其中冈陵蔬菜基地和大皇古农业开发区经广东省农业厅审批,于2002年8月成功申报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塘口镇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对全镇的小二型水库和堤围实行高标准加固,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为全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工商贸易
塘口镇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卫星镇之一。全镇遵循“工业兴镇,商贸旺镇”的思路,全面开拓工商贸易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初步形成以水边为龙头,以敬、升平为两翼的工业发展格局,开发了具有塘口特色的不锈钢厨具系列、“贡宝”小家电系列产品。目前,全镇有“三资”企业3家,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564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2家。全镇从事工商、建筑、运输、服装制造业人员达4000多人,逐步充实以针织、食品、印刷、包装、厨具、化工等产业为支柱的生产体系。私营、个体企业异军突起,“贡宝”牌电热水壶远销日本,“国晖木业”生产的桌球台出口至美国等国家,深受客户欢迎,成为镇级经济的一大增长点。主要工企业有:国晖木业有限公司、广东贡宝电器有限公司、祥润纸品厂有限公司、劲力粘胶厂、开平市美富达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鹰田厨具厂、塘口印刷厂等。
全镇有各类型的商业、企业422家,年商业贸易额4700多万元。兴建农贸市场5个,总面积9.99万平方米,年成交额1000多万元。
交通电信
塘口镇毗邻325国道,境内的赤九公路南接赤坎镇,北连马冈镇,西通恩平沙湖镇,交四公路贯穿全境。将于2003年10月通车的开(平)阳(光)高速公路横跨全镇5个村委会,并在升平村有出口,往广州不到70分钟车程。东距国家一级口岸三埠港1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实现电话程控化,装机容量6000门,开通了移动电话、住宅电话、图文传真服务,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化。
文教卫体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3所,幼儿园3间,中小学生逾5000人。塘口镇宝树中学被评为广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开平市一级学校。有医院1家,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卫生站14间,全镇实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办有侨刊《潭溪月刊》、《古宅月刊》、《里讴月刊》和多家民间曲艺社。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到自然村。
改革开放以来,塘口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热心捐资赠物,为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特别是文教卫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捐建了塘口侨联大厦,塘口卫生院,方氏图书馆及崇义小学等。
风景名胜
源远流长的华侨文化赋予塘口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全镇有各式碉楼600多座,数量之多为开平之冠,其建筑风格独特,融汇中西文化精髓,极具观赏价值。著名景点有江门侨乡新八景之一的AAAA级景点中国华侨园林一绝——立园和“开平碉楼与民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项目自力村碉楼群。
从2001年起,开平市政府每年都在塘口举办“中国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大大提升了塘口的旅游形象,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