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静采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柯静采夫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苏联人民艺术家、教授。1905年3月22日生于基辅,1973年5月11日卒于列宁格勒。曾就学于彼得堡,1921年与..塔拉乌别尔格'" class=link>..塔拉乌别尔格和..尤特凯维奇'" class=link>..尤特凯维奇共同组织奇异演员养成所。他早期拍摄的影片均与特拉乌别尔格合作。主要影片有:《十月姑娘的奇迹》(1924)、《外套》(1926)、《鬼轮》(1926)、《大事业同盟》(1927)等。他早期作品的特点是运用插科打诨的表现手法,在电影表现方面进行实验。自1929年拍《新巴比伦》一片起,转向社会题材。1931年,他拍的第一部有声片《一个女性》是向现实主义艺术的转变。标志他的巨大成就的作品是与..塔拉乌别尔格合作表现马克辛的三部曲:《马克辛的青年时代》(1935)、《马克辛的归来》(1937)、《革命摇篮维堡区》(1939),在这 3部影片中,他以成熟的导演技巧塑造了一个具有信服力的、革命时代俄罗斯工人的典型人物马克辛。这些影片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性格。他后来拍了几部较成功的传纪片:《皮罗果夫》(1947)、《别林斯基》(1951)。50年代以后,改编外国经典文学作品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堂吉诃德》(1957)、《哈姆雷特》(1964)、《李尔王》(1971)。其特点是深入挖掘人道主义、与仇恨人类的思想进行斗争。他还曾在舞台上导演过《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等名剧,他曾在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任教多年。撰写过大量理论著作。重要的有:《悲剧的空间》、《蓝色银幕》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