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花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原意指用各种彩色纬线在织物上以挖梭的方法形成花纹。这种方法,在汉唐的一些挖花织物上(例如织成)均有出现,到宋元期间已广泛应用。构成方法是在地纬之外,另用彩纬形成花纹。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缎地、绢地或罗地上。在缎地上则为妆花缎;在绢地上则为妆花织;在罗地上则为妆花罗。到清末,妆花变成了妆花缎的简称。在早期,则在织物上绘出花型后再用手工挑起经纱而织入的。以后逐步推广用拉花机提花,依次引入彩纬、地纬。妆花配色较繁,最少四色,多至十八色,一般用六色至九色。妆花中有叫“金宝地”的。用圆金线织底子,在金底上起彩色花纹,配色十分复杂,在同一段上下左右相邻的两个单位花纹虽一样,配色则不同,因此,制织极费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