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掐丝珐琅莲瓣式炉
基本资料

【器物名称】清乾隆掐丝珐琅莲瓣式炉[1]
【材质类别】珐琅器
【制作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型规格】高6.0公分,腹径13.0公分
器物简介

清乾隆掐丝珐琅莲瓣式炉是铜胎,直口深壁钵式炉,器外铸成浅浮雕式四重莲瓣,器下方中央钉圆形金属片为底,炉内镀金,外表口沿下饰蓝釉及掐丝填绿釉的竖弦纹各一圈,莲瓣内掐丝垂番莲花,填饰黄青红三色釉,底浅蓝地饰卷草纹。炉心中央阴刻“乾隆年制”一列楷书款。此器系仿明代一件落大明景泰年制款的掐丝珐琅莲瓣式炉。[1]
纹饰之美

口沿下饰蓝釉及掐丝填绿釉的竖弦纹各一圈,莲瓣内垂饰番莲花瓣,填以黄靛红三色彩釉,浅蓝色的器底装饰卷草纹。无论是莲花造型或色彩搭配,意致深远。[2]
器物功用莲瓣式炉,器表铸成浅浮雕式四重莲瓣,宗教气息浓厚,宜做焚香器,也可用作一般盛物的钵。[3]
珐琅器注中国人习惯于将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珐琅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盐类。需与不同材质的胎体结合,因此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的理化性质;也就是说,这些釉至少应调配到膨胀系数比胎质的小,同时熔点比胎质的低,才能完整的附着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观。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