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掐丝珐琅西洋母子图瓶
基本资料

【器物名称】清乾隆掐丝珐琅西洋母子图瓶[1]
【材质类别】珐琅器
【制作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型规格】高39.1公分,腹径17.9公分
器物简介

清乾隆掐丝珐琅西洋母子图瓶是铜胎,侈口、颈呈多阶式,丰肩,敛腹,撇圈足,鱼龙双耳。器内露胎,口沿下錾小花及蕉叶纹;颈上段筒状,蓝地缠枝花锦,前后开光处画西洋仕女;下层依次镌绣球锦和回纹、掐丝缠枝花、錾蟠龙及兽面各四、缠枝花等四层;肩镌回纹、莲瓣与云纹;腹部蓝地缠枝花锦,四面开光处绘不同西洋母子图,腹下方錾一圈莲瓣,圈足饰缠枝花。瓶口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一列自右而左楷书款。[1]
纹饰之美

全器结合金工与掐丝技巧。瓶口、颈及肩部的金工,依次錾刻小花及蕉叶纹、绣球锦和回纹、蟠龙与兽面纹、以及回纹、莲瓣和云纹等四层。其他部分均以缠枝花为锦,开光处画西洋的仕女图和母子图。纹饰繁缛是乾隆皇帝独特的艺术品味。[2]
器物功用

敞口长颈的大瓶,以鱼龙为双耳,器形与装饰做工均精致华丽,是皇室御用的陈设器。[3]
珐琅器注中国人习惯于将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珐琅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盐类。需与不同材质的胎体结合,因此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的理化性质;也就是说,这些釉至少应调配到膨胀系数比胎质的小,同时熔点比胎质的低,才能完整的附着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观。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