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ecological disaster)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如因无节制地开垦土地、无节制地滥伐森林而使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给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是生态灾难。如2008 年1月中旬开始,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少地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遭受了极大破坏,造成了一场生态灾难。
温室效应——地球发烧之谜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
臭氧层破坏——女娲后代需补天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1%,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孕育沙漠的温床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
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工业文明的后遗症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约有7万一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变的有500余种。据研究证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当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有害废物的转移常常会演变成国际交往的政治事件。发达国家非法向海洋和发展中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导致接受地的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
森林面积减少——地球之肺溃疡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将患“孤独症”生物多种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2020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资源枯竭——逼近人类社会的危机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水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预言:水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最缺乏的资源。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核污染——摆脱不掉的阴影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反射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如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3万人被疏散,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噪音污染——永无宁日的呐喊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音,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
人口爆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物种灭绝危及整个生物圈。面对无穷无尽的污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号。森林匿迹,溪流绝唱,草原退化,流沙尘扬。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我们的家园,正走向衰亡,人类的警钟,是自己把她敲响,挽救自然,挽救生态,挽救环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缓。否则,人类的末日将是自己酿造的一杯毒酒。
生态灾难的例子
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灾难,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且毫无冷场,空间尺度之大横跨陆海空,时间尺度之大影响数十代.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果关联复杂得难以想像,生态灾难牵涉层面之广难以衡量.根据世界守望机构的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高达1,000万以上.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分别在天空,陆地,海洋正在进行的全球性,区域性与地方性的生态灾难.
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生态灾难之一是天空的臭氧层破洞.臭氧层因人类活动的破坏变得愈来愈稀薄.臭氧层阻止辐射抵达地表,如果臭氧层继续消失,地球上的生命将不保.科学家指出,臭氧层变化只要达到1%,10年之内就可能导致几千万人罹患皮肤癌.2000年南极臭氧层破洞面积已达2,830万平方公里,已经比三个美国还要大,而且扩展到南美洲南端的上空.北极上空也已经出现臭氧层破洞,将会影响西欧,东北亚及北美洲等稠密人口的地区.
再来看欧洲陆地一场人为蓄意制造的区域性生态灾难--莱茵河恐怖污染事件.德国国家电视台ZDF揭开近年莱茵河生态灾难的祸首,即前苏联秘密特工的恐怖活动.1986年间,欧洲的大型化工厂,制药厂及其仓库接二连三发生爆炸,剧毒化学物质流入莱茵河,带给流经多国的莱茵河一场毁灭性灾难,死鱼堆积如山.甚至经过十余年后的今天,附近居民各种怪病的发病率远远高於其他地区.
在台湾海洋意外发生的地方性生态灾难--阿玛斯号漏油污染事件.阿玛斯号在恒春鹅銮鼻东方海域发生触礁搁浅海难,船上重油与柴油约有1,100吨外泄而污染鹅銮鼻海域及海岸,在东北季风的吹袭下,垦丁国家公园的龙坑生态保护区首当其冲,珊瑚礁等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地因船难油污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层出不穷,对生态,渔业,观光都造成了致命冲击.
制造生态灾难,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历史上,甚至史前时代,也可见到许多人为的生态灾难.中国汉代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国因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而亡国,这是历史记载的人为生态灾难.科学杂志日前发表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各大陆史前动物的大规模灭绝,这是史前时代的人为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可说是这世纪最普遍的灾难.那麼,哪些是属於生态灾难呢 生态灾难(eco-disaster)是指特殊干扰事件引起的生态性结构损毁与功能丧失,进而造成对相关生命的伤害,冲击与灭亡等灾难.灾难幅度有大有小,大型生态灾难所涵盖的时空尺度大,伤害范围广,复原时间长.这些生态灾难是怎麼来的呢 早期虽然这些人为生态灾难的类型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以下荒谬的相同之处.
享受利益的与负担损害的总是不同的一群,搞破坏的与搞拯救的也是不同的一群,代罪羔羊总是在历史重演.经济系统的不完善总是牺牲生态为代价,不仅转嫁环境成本给人民,还要国家动用人民纳税来补贴处理,造成贫富更加悬殊.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收成了许多沉重的生态灾难,例如乾旱,洪水,土石流与沙尘暴等等.有了这麼多的案例与教训,我人民对生态的无知,冷漠与傲慢,所酿成的生态灾难不仅摧毁自然,甚至毁灭自己.
因此,生态灾难需要慎重管理,不仅要事后恢复,更是要事先预防.首先,国家需要生态安全的保障,因为许多生态灾难都是渐进形成的,这需要国家的监测与因应.其次,个人需要生活方式的调整,太多生态灾难都是无知制造的,这需要个人的警觉与认知.面临这麼多的生态危机,所剩的时间不会太多,人类必须尽快在拯救和毁灭之间作个选择.